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抱朴,,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刘熙载是我国晚清时期的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然而其生平事迹人们却所知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刘熙载自己作品提供的信息有限;二是其不喜交游,朋友记载...
[期刊论文] 作者:李海燕,,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可以用“人格-艺术”美学来概括,刘熙载美学是在对世人的价值关怀的水平上去展开对传统艺术的研究的,同时,他之所以热衷于中国艺术研究,其原动力也是来自他...
[期刊论文] 作者:李海燕,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刘熙载的关学思想可以用"人格-艺术"美学来概括.刘熙载美学是在对世人的价值关怀的水平上去展开对传统艺术的研究的,同时,他之所以热衷于中国艺术研究,其原动力也是来自他的...
[期刊论文] 作者:万志海,,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7
认为刘熙载美学思想仅属于儒家,或仅属于道家加佛、禅,或后期才受到道家思想影响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刘熙载对儒、道两家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建立起以仁为灵魂而以自然...
[期刊论文] 作者:杨抱朴,,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7
刘熙载是清朝中叶后期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及书法批评家,其书论收在《艺概.书概》及《游艺约言》之中。刘熙载论书极重人品,并据人品为书法立品,“狂狷”和“乡愿”即其中的二品...
[期刊论文] 作者:施仲贞,, 来源:井冈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刘熙载是晚清重要的楚辞学家。不仅在精神内核上,而且在艺术形式上,其诗赋都受到楚辞的浸染。...
[期刊论文] 作者:杨抱朴,,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刘熙载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平生不喜为宦、不喜交游,惟以著书教学为己任。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书法史上极有影响的人物,迄今惜无年谱...
[期刊论文] 作者:施仲贞,,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07
在《楚辞》研究方面,刘熙载改变过去那种传笺注疏的方式,注重从艺术角度对《楚辞》的手法、结构、意境和语言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邵 丛,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2007
刘熙瑞看来,只要能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好制度。  “我的观点还没被清楚了解。”刘熙瑞在位于北京西郊国家行政学院的办公室说,“我不是一味维护现状,反对改革。...其中,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的文章指出,中国的民主模式已经确立,但仍要找到一种把精英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可先,,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晚清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在其《艺概》一书中,对于李白的诗歌给予极高而又准确的评价,并且极富创意。这主要表现在他认为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太白志在经世,而诗多...
[学位论文] 作者:孙华玮, 来源:聊城大学 年份:2007
本文对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通过回溯艺道观念的产生及对后世的影响,探讨刘熙载艺道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 第二章:当“道法自然”说...
[期刊论文] 作者:施仲贞, 来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刘熙载在研究楚辞源流时,主要探讨了楚辞对《诗经》和古乐章的继承,对后世之诗和后世之赋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吴振华,,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7
刘熙载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的集大成者,其诗学观、艺术观、美学观对王国维有重要影响。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表述的词史观及其对重要词人的评价,对诗词艺术的一些重要观...
[学位论文] 作者:肖营,,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2007
刘熙载是清末著名的文论家,其代表性论著《艺概》,以其体系之完整,内容之广泛,观点之新颖而独树一帜,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概论”。《经义概》为《艺概》卷六,辞少意精,...
[期刊论文] 作者:杨抱朴,,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刘熙载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一生著述颇多,尤以《艺概》对后代影响巨大。齐学裘为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从同治六年(1867)到光绪五年(1879),他们在上海...
[期刊论文] 作者:贺陶乐,,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是刘熙载《艺概》对《左传》叙事艺术的重要总结。但这六个方面各为何意?都具体就《左传》哪些叙事而言?作者...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兴田,, 来源: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刘熙载一方面继承了前人"赋为古诗之流"的观点,另一方面又提出了"赋起于情事杂沓"之论,将赋体之产生与所表现的丰富复杂的内容联系起来,此观点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对于赋体流变,提...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国,,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2007
刘熙载《书概》中对草书论述较其它书体更为详细,其中涉及到草书的“意”与“法”的关系,草书的结体和草书的用笔技法等范畴,其中一些观点放在现在依然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刘熙瑞,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07
专家点评  没有好的制度和合理的制度运行机制,只靠号召“解放思想”,是软弱无力的,也是落不到实处的    刘熙瑞(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关于为什么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的问题,国际形势的复杂有待细细考量...
[期刊论文] 作者:孙华玮,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07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自然界具有着无限的生命意义,它不仅是一切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类价值之源。不仅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在,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大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