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营销界·食品营销 年份:2012
刘春雄:郑州大学副教授,曾任双汇集团副总裁、《销售与市场》副总编  犯错误很光荣吗?当然不。但如果错误披上了崇高的外衣,错误的本质就会被掩盖,犯错者反而觉得很崇高,不禁洋洋自得。这就是光荣的错误。  ...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年份:2012
价格战总是受到知识界不断抨击,何来历史使命?其实,在中国的崛起过程中,价格战还真的难以回避,甚至是一种必然的集体选择。有些事情只有放在历史长河的视野中才能看明白,...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年份:2012
那些打赢了价格战的行业巨头,往往宁愿被社会误解,也不愿意透露打赢价格战的真谛。如果认为价格战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弱智营销,这种想法本身就有点弱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农化市场十日讯 年份:2012
由卖单品项转向全品项销售农资产品的全品项销售是农资销售的趋势之一,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全品项销售呢?因为只有全品项销售才能实现全年度销售,只有实现全年度销售才能养得起销售......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卓越管理 年份:2012
在日常的营销管理中,我们常常会犯以下这些光荣的错误:  高标准,严要求  “高标准”还要“严要求”,这难道不够崇高吗? 但事实上,“高标准”的结果通常只能是“不要求”或“低要求”。  1984年,张瑞敏刚到海尔上任时,立即规定“不准随地大小便”。这个标准真够低......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年份:2012
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最终折戟沉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对中国通路的特殊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同样,要想理解深度分销,必须首先弄清楚中国通路的本质特征和渠道下沉的背景和机理...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年份:2012
河南许昌有个传奇式的商业企业——胖东来,传奇到什么程度?比如,清洁工趴在地上擦地板;每月商场停业2天,春节歇业5天;老人上电梯的时侯会有人主动丰剔夫等。...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商业2.0·豫商 年份:2012
中国一直是二元经济结构,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似乎是独立运作的两个系统,除了提供原料和劳动力外,似乎没有多少关联。  在城市市场快速饱和,行业门槛快速提高,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三农”这个无论曾经谁谈论就觉得是问题的话题,突然变成了全社会的机会。“......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年份:2012
【正】现象: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开创企业的一部分元老和功臣,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而老板要淘汰这些功臣,又是残酷、不近人情的行为。但不淘汰不称职的人,...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销售与管理 年份:2012
有人挖人,就有人跳槽。挖人者,通常许之以更高的职位和薪水;跳槽者,除了眼热薪水和职位外,恐怕还有“才为人识”的兴奋。  职业生涯以来,我一直视挖人为管理者的失败,跳槽为职业生涯的失败——特别是因为被挖而跳槽。  为什么挖人是管理者的失败?因为内部无法培养出......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年份:2012
现在,大品牌希望借助资源优势,垄断或部分垄断小终端,进而形成对竞品的排斥,这种做法能奏效吗?  短期内一定是有效的。毕竟,小终端一直不受大品牌重视,在大品牌的通路费用投入中分得的份额极小。在销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突然获得大品牌的费用投入,没有理由不配合大品牌......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年份:2012
鸿沟消失下的品牌挤压    “避风港”靠不住  中国市场一直是二元结构市场,一线市场与低线市场严重区隔,遵循着不同的营销逻辑。在两类市场都做得风生水起的企业并不多。所以,营销界一直有种现象:跨国公司很难深入低线市场,低线市场是中国本土企业的避风港。 ......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市场营销 年份:2012
有一位营销咨询师到某企业东北市场做市场调查,他发现由于主导产品的质量问题,市场已经处于危险的边缘。他很疑惑地问:“为什么不报告?”大区经理和办事处主任却回答:“两个月前就......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中外管理 年份:2012
为什么弱小的中国本土企业在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能够存活、成长、成熟乃至壮大?  有一项优势基本上是中国企业所独享的——这就是渠道优势,或称之为中国企业的“渠道红利”。  人口红利与渠道红利  中国的人口红利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将制造基地转移到中......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中外管理 年份:2012
中国的市场结构一直以低端为主体,这是中国消费者的整体收入水平决定的。已经实现产业集中的行业龙头企业,其规模也主要是由低端产品支撑的。  所以,随着中国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多数产业逐步走向成熟,中国企业的主要问题不再是规模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企业的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年份:2012
经济学家反复强调中国创造经济奇迹时享受了人口红利,持续供给的廉价劳动力为“中国制造”贡献巨大,被称为人口红利。很少人提及渠道红利,它却是中国本土企业成长不可回避的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声屏世界·广告人 年份:2012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有一个声音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就是经销商。眼看着中国的企业一个又一个地进入世界500强,终端商越来越强大,消费者的声音也非常强大,但是经销商的声...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年份:2012
危机之后,企业能否活下来不以规模论,而是看是否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每次危机,都有一批曾经的行业翘楚倒下,同时也诞生一批行业新贵。危机之后,环境变了,企业的活法也变了。...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年份:2012
近10年,已经没有传统跨国公司在中国脱颖而出(新崛起的跨国公司例外)。那些在中国风生水起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宝洁、麦当劳、大众等都是在改革开放前期就已经奠定了在中...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雄,, 来源: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年份:2012
一个关于“烧掉企业剩什么”的桥段曾被无数人津津乐道。据说,可口可乐的总裁说:“即使一夜之间,可口可乐的工厂全部被烧掉,但只要拥有可口可乐商标,一夜之间又可以全部恢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