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7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度南, 来源:国土绿化 年份:1995
1994年10月1日下午,广安地县党政领导,来到邓小平旧居——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栽植了近400株香樟。这一举动,不仅为小平旧居增添了一片新绿,而且为国...
[期刊论文] 作者:刘度南, 来源:南充科技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刘度南, 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年份:1987
南充地区位于川中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下游,地形北高南低;土壤绝大部分是由紫色页岩发育成的中性或微碱性紫色石骨子土,胶体品质差,潜在养分少,保水保肥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
[期刊论文] 作者:刘度南, 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年份:1992
最近从有关部门获悉,林业部已批准四川省南充地区建立金城山森林公园。金城山森林公园计划由金城山国营林场扩建而成。金城山国营林场是四川省唯一的地辖林场,位于南充、岳...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宗富,刘度南, 来源:经济林研究 年份:1991
产量类型划分对组织生产,实行分类指导大有好处。我们对南充地区油橄榄生产县进行产量类型划分,以勾划出发展轮廓,更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经营,使其发挥出最...
[期刊论文] 作者:邢宗诚,刘度南, 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年份:1991
南充地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护林管理工作,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为振兴地区农村经济增添了后劲,而且还从外延上丰富了护林管理的涵义。南充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度南,沈承权, 来源: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1985
桤木育苗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南充地区桤本育苗从1983年起用塑料小棚和露地育苗两种方法试验,于1984年8—10月进行了57块样地的调查,并测量了根系、根瘤菌和幼苗的生物生...
[期刊论文] 作者:沈承权,苏志远,刘度南, 来源: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1991
庭院林业是一种立足庭院空间自然资源利用家庭劳力,广泛开发林、竹、花、果、药、菜等的庭院经济。它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以集约经营为手段,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经营灵活,管...
[期刊论文] 作者:沈承权,夏玉先,刘度南, 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年份:1987
桤木生长快,适应性强,固氮量高,是四川省南充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也是柏木的良好伴生树种。但在播种量方面还未进行过研究。我们在西充县采用单因子对比试验,取得了初步成...
[期刊论文] 作者:沈承权,夏玉先,刘度南, 来源: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1988
1983至1987年我们在西充县多扶区进行林粮间作效益试验观测,现将5年的观测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地自然概况和试验方法西充县多扶区位于北纬30°53′—31°03′,东经105°53...
[期刊论文] 作者:沈承权,夏玉先,刘度南,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1988
合理的林粮间作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土地、水分和肥料,既能达到以耕代抚,促进幼林生长,提前郁闭,又能增加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还可缓解农林争地的矛盾,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沈承权,陈东,刘度南,刘天声, 来源: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1991
红椿于1984年引进南充地区,经过育苗栽培试验,无论是直径、树高、还是单株材积生长量均超过本地的香椿、大叶桉、千丈,现已成为南充地区四旁绿化的速生用材树种。 南充...
[期刊论文] 作者:沈承权,张仕才,苏志远,刘度南,陈东,, 来源:林业科技开发 年份:1993
南充地区庭院林业有6种分布广、效益高的综合开发模式。实践证明,发展庭院林业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型庭院经济,投入与产出之比为1∶11.2至1∶28.6。...
[期刊论文] 作者:黄建屏,唐炜臻,王敏,刘度南,石嘉贵,,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1985
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又名青刺蛾、四点刺蛾、褐边刺蛾或梨青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除危害油桐、糖槭、乌桕、悬铃木、枫杨、枳椇、白杨、樟树和栎类等林木...
[期刊论文] 作者:沈承权,樊季旻,刘度南,陈崇贵,李朝凡,,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93
对白夹竹林进行丰产技术研究结果证明,施肥、抚育、间伐等措施确能提高白夹竹林分的产量和质量。试验进一步揭示施肥能提高白夹竹林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性技术是施肥时间和施肥...
[期刊论文] 作者:沈承权,樊季旻,刘度南,陈崇贵,李朝凡, 来源:经济林研究 年份:1991
白夹竹(Phyuostachys niduaria munro)生长快、成材期短,是造纸、竹编和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广大农村利用荒山荒地适情发展白夹竹生产,是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门路。 白...
[期刊论文] 作者:杨佐忠,朱天辉,邱德勋,牟代全,刘度南,吴人柯,刘玉梅,何跃兵, 来源: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2000
本文首次对引起我省部分城区榕树烂皮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 ,初步认为病原菌为隔担子菌 Septobasidium sp.,同时对该病的发生及流行原因进行了探讨This paper for the...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