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8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摩罗,郑家建,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1996
重建文学史形态:必要与可能刘克敌,摩罗,郑家建郑家建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日益逼进世纪末,"世纪末"的说法在当代学术界日渐频繁。我们从上世纪末欧洲文化中借来这一概念,与其说是一种精...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96
多少年以后,面对着二十世纪的文学史,我将会想起那个遥远的夜晚,在灯下我第一次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这作为开头的一句,自然是来自《百年孤独》的开头:...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陈寅恪的治学方法与其学术思想直接相关,二者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陈寅恪的学术研究虽然借鉴吸收了西方学术思想,但其研究方式却完全是中国化的,是与中国文化特点相适应的,表现出他......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1
陈寅恪的近代史研究 ,虽然没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却有其一贯的立场和独到的见解 ,并在晚年的《寒柳堂记梦》中得到较集中的体现。他对甲午战后中国政局变动及其原因的分析 ,对...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8
陈寅恪终其一生,始终关注中国知识分子问题。在这方面他最主要的观点是坚持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为此他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其一贯擅长的比较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2
作家之中自杀者远较常人为多。因此 ,研究作家自杀的原因以及自杀对作家创作及其生活的影响 ,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文学的理解 ,帮助人们正确地看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98
陈寅恪从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的角度入手,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兴起和演变进行了严密的考证,指出古典小说不仅在形式上深受佛教影响,而且在内容方面亦然。从而深化了鲁迅及胡适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吴宓从文化保守主义的角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批评 ,其主要观点有三个方面 :首先 ,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有过于追求实用和功利主义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8
陈寅俗虽无研究《红楼梦》的专文,但在其他论著中,特别是在《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等红妆研究论著中却反复提及《红楼梦》。他关于《红楼梦》的论述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
[会议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6
【正】 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通常取决于他的创作、翻译、文学主张和具体的文学活动如办刊结社等等.有些人仅以作品著名,有些人却以提出了某个划时代的口号而被后人纪念...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2002
吴宓虽然在理论上对新文学运动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但在对一些优秀的白话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却能够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给以高度的评价,反映出一个真正的学者所应具备的治学态...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雁北师院学报 年份:1997
陈寅恪先生在其三十年代所写之《俞曲园先生病中呓语跋》一文中,用“处身于不夷不惠之间,托命于非驴非马之国”的说法来诠释他那一代文人的处境与社会角色定位。所谓不夷不惠...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本文主要讨论作为中国诗歌意象之一的“草”──它作为审美意象的形成及演变,并以英语诗歌中的同类意象进行比较,以求发现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诸如诗歌中的民族特色、诗人的精......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0
马瑞芳的散文,近几年来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以为,迄今为止,最能体现她作品特色的,是她的写知识分子题材的散文.这个印象在我读了她最近出版的散文集《学海见闻录》后就更加深刻了.知识分子问题,历来为人们瞩目,因为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中,知识分子是最活跃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9
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诞生于19、20世纪之交,其发生首先是基于非常迫切的启蒙救亡要求,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王国维、陈寅恪,以及胡适、陈独秀等等,尽管他们的研究领域和方式是多么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年份:1999
翻翻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对于吴宓及其《学衡》派的评价,恐怕最多的就是指责他们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其中最主要的罪状即是反对白话,主张保留文言。事实上,这种说法...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读陈寅恪文示能不读陈寅恪诗,而读陈诗,则不难发现他对于“白头”一语的偏爱,解读其“白头”诗,对理解其生平遭际、审美追求乃至文化理想,都不无裨益。...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学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模式。每一时代的作家及其作品的全部意义,是不能仅仅以其作者和作者的同代人的看法来确定的。它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即经历代的无数研究者对此进行研究而论定。自然,今天的文学研究者有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