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弗里.,P, 来源:甘蔗糖业 年份:1989
尽管在理论上,已经假定有50%以上的蔗渣富余,但实际上,报导有蔗渣富余的情况却不多。如果有50%蔗渣富余,...
[期刊论文] 作者:任现瑞,, 来源:企业文明 年份:1997
近几年来,兵工企业富余职工日益增加,对他们如何安置?这是当前兵工企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谈谈如何安置兵工富余职工问题。富余职工的基本情况富余职工产生的主要原因...
[期刊论文] 作者:王庆凤, 来源:交通企业管理 年份:2001
【正】 一、认识 分流富余人员是企业改革、改制中不可避免的工作,成功地开展分流工作对国家,企业和职工都是有利的。要正确认识分流富余人员的目的,充分估计到分流富余人员...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橡胶 年份:1994
浅议企业富余人员的出路通讯员徐益丰国务院最近在《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中强调指出,安置国有企业中的富余职工应当遵循企业自行安置为主,社会帮助安置为辅,保障富余职工...
[期刊论文] 作者:车之光,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7
《法制日报》1996年9月20日《失算的盗贼》写道:“河南汝南县三门闸乡农民王运来、刘丙占在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所以家里一直不富余.”句中的“富余”当为“富裕”之误用.二...
[期刊论文] 作者:梅德平, 来源:统计与决策 年份:1995
富余职工的“桃园梦”梅德平富余职工成了当今中国一大亟需正视的社会命题。据国家体改委统计,我国目前仅国有企业的富余职工就达3000万人,与此同时,近两年我国每年平均需安置720~800万城镇...
[期刊论文] 作者:鲁常山,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年份:1992
【正】 一、富余职工知多少?富余职工,实际上是一种隐蔽性待业,其质和量的界定比较复杂,目前尚无定论。鉴于富余职工的动态性及优化劳动组合后富余职工的显性化特点,我们以“...
[期刊论文] 作者:崔承天, 来源:管理科学文摘 年份:1995
一、富余职工缘何起。目前仅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就超过3000万人。许多行业在职人员富余率多达30%,少数企业高达50%以上。这是亟待正视的社会问题。1.历史因素。旧体制的历史积淀,在...
[期刊论文] 作者:周志光, 来源:四川劳动保障 年份:1994
现在企业究竟有多少富余人员,说法和算法都很多,各说不一。在劳动制度改革中,怎样认识对待企业富余人员,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首先,劳动制度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
[期刊论文] 作者:张荣文,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年份:1996
【正】 山东省青岛市在深化企业改革中,把富余职工的再就业和社会救助配套进行,走出一条综合安置富余职工的新路。青岛市安置富余职工的办法之一,是实施"双优工程",主要解决...
[期刊论文] 作者:邹筱,林维柏, 来源:经济师 年份:2002
文章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的富余人员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安置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周堂,王德宝, 来源:汽车运输研究 年份:1996
本文以国有汽车运输企业为对象,分析了企业富余人员的界定,富余人员产生的原因,对企业的影响及解决富余人员的途径等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钨业 年份:1993
国务院最近发布了《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规定》称,对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安置,应当遵循企业自行安置为主、社会帮助安置为辅、保障富余职工基本生活的原则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杨光, 来源:管理评论 年份:1994
国务院最近发布了《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规定》称,对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安置,应当遵循企业自行安置为主、社会帮助安置为辅、保障富余职工基本生活的原则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段贵忠, 来源:生产力研究 年份:1999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产生富余人员的主要原因。富余人员下岗分流已是势在必行。实施再就业工程是解决富余人员的最终出路。社会上存在有少量动态变化的失业人...
[期刊论文] 作者:湘劳,文良,田智勇,高家余,何松林, 来源:中国劳动 年份:198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和先进技术设备的逐步采用,我国城镇企业将会有更多的职工富余出来。妥善安置这些富余人员,对于调动他们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曹付, 来源:农村金融研究 年份:1997
浅析农业银行富余人员问题曹付一、农业银行的富余人员主要表现为四类企业的富余人员,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表现为过剩的人员,这种“过剩”是相对于业务量和所创效益来说...
[期刊论文] 作者:郑祖禄, 来源:民族团结 年份:1994
企业富余人员向何处去?郑祖禄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过去企业隐性存在的“富余人员”问题日趋明朗化和公开化。有关资料表明,全国企业富余人员数量高达2000多万,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1994
经济界对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主张分为四类:1.生产性富余,即因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无法安置现有劳动力而造成的富余;2.结构性富余,即企业一...
[期刊论文] 作者:倪代斌, 来源:江苏交通 年份:1998
射阳港在企业改制中,不把富余人员推向社会,而是充分挖掘港口潜在优势,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拓宽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渠道,使该港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他们的主要做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