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9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21
8月1日凌晨,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在其美国寓所于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91岁。  余英时是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师。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与文化史,贯通古今,在当今学界十分罕见。...在台湾“中央研究院”的讣告中称,余英时“专长用现代学术方法诠释中国传统思想,在中国历史特别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扮演着开创性角色,被西方学界推崇为21世纪的中国史学泰斗”。  ...余英时1930年生于中国天津,籍贯安徽潜山,...
[期刊论文] 作者:叶汉伦,黄文斌,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钱穆与余英时师弟子二人在中国史研究中前后辉映,其间的治学渊源脉络清晰。余英时师从钱穆的经过,与其学术传承的关键处,正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个案。"守先待后...
[期刊论文] 作者:徐迅雷,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21
学贯中西、汇通古今的世界著名史学泰斗余英时先生,于2021年8月1日在美国与世长辞,享年91岁.rn余英时老家在安徽潜山县官庄乡,这是一个离安庆不远的乡村.他在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晨,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21
余英时的《红楼梦》批评是红学史上的一次事件,其事件性意涵有两层。一为,对先前红学内部逻辑的一种纠偏;二为,还未尽力阐明但却遗漏的重要联系依然存在。...借助余英时对《红楼梦》的讨论,这些未被显豁的紧要联系,也正是让《红楼梦》的艺术品质赢获证明的重要契机。...不论是诠释作品艺术价值所需端赖的批评范式,还是作为经典的传统之流传,抑或是周转于文化形态与生活世界之间的中西批评传统,余英时的研究视野都有着一种指示作用。...沿着这一指示、也就是补缀出余英时遗漏且绕过的联系,对《红楼梦》进行艺术批评的方法论开始从还原法转向诠释学。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余威, 来源:西部学刊 年份:2021
朱熹作为南宋时期延续儒家道统的关键人物,在余英时先生笔下,他的道统论的理论意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延续自尧、舜以来的“内圣”道统修为,确立儒学正统与正宗;二是确立道学独尊的“外王”治世方略,为帝王提供治国平天下的...
[期刊论文] 作者:徐宇杰, 来源:书屋 年份:2021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余英时先生的说法,其在《试述陈寅恪的史学三变》中说道:“此时《论再生缘》初属稿,尚未有成篇,但蒋天枢在广州十日,陈寅恪必已将全文深意告诉了他,所以唐筼诗才有‘今传付’之语。”...余英时在此处认为陈先生的《论再生缘》在创作之初就是以“心史”为目标创作的,所以陈先生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新杰,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1
今人余英时先生则于阎若璩之著述动机,着人先鞭,以为《...
[期刊论文] 作者:席云舒, 来源: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2021
美国学者格里德认为,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思想,更接近于欧洲的启蒙运动,而不是文艺复兴;余英时先生也认为,相较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胡适更直接是法国启蒙思潮的继承者。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王振红,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21
而处于中西学术交融的背景下,余英时以科林伍德的观点检讨章学诚\"别识心裁\"说,并由此揭示中西史学的本质、方法以及历史思维的一致性,意在\"求同\";张汝伦则立足中西思想文化传统的差异批判余英时的观点,...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21
比如王元化(1920—2008)感叹“钱锺书这个本领很厉害,博闻强记啊”,“我说他一走了,没有人比他读书更多了”①;余英时则“郑重指出,默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在20世纪最高的结晶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杨健浩,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年份:2021
余英时先生在《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中说“轴心突破可以视为与巫传统的断裂”a。本文欲从周王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来探究与巫传统的断裂对我国国家建构所带来的影响。  ...
[期刊论文] 作者:读史君, 来源:阅读(书香天地) 年份:2021
——余英时先生挽恩师钱穆  求学与中小学教学生涯  钱穆先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初九(公历7月30日)生于江苏无锡,于1990年8月30日卒于台北,享年96岁。...
[期刊论文] 作者:孟尧;杨念群,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21
"治道关系"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钱穆视道统为独立自由学术之根基,强调士人参与、批判、指导现实政治;余英时将道统看做"内向超越"的理想精神,将凭借"超世间"的"道"抗衡和批判"人世间"的"治"当做士阶层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曹雪芹研究 年份:2021
民国时期的学者多接受其实证方法而批评其“自叙传”说;批俞运动是批胡运动的序幕,它以政治意识形态解读“新红学”,视之为“唯心论”;海外学者余英时开始从学术范式意义上考察“新红学”,用“考证派红学”描述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杨国荣,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21
以"得君行道"和"觉民行道"来划分理学的两种形态,并将王学以及作为王门后学的泰州学派作为"觉民行道"的主要范例,构成了余英时考察宋明理学的重要之点.然而,这一看法并不合乎思想的实际演化过程.以泰州学派而言...
[期刊论文] 作者:曾海龙,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21
列文森的“断裂说”与余英时的“游魂说”,虽对儒学命运的判定有所不同,但皆以政教制度为儒学的依托,并以传统政教制度的解体为儒学“走入历史”的标志.这显然不符合当下儒学发展的实际状况.但“断裂说”与“游魂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