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勇才, 来源:求索 年份:2008
余英时既反对极力维持传统文化,也反对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在余英时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和表现。...余英时认定中国文化是“内向超越”的价值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止”、“定”、“静”、“安”。...通过与西方文化“外在超越”价值系统对人类最为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问题的态度的比较,余英时既指出了中国“内向超越”文化的局限性,也揭示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及其现代意义。...余英时提出文化重建必须以文化“自性”为前提、以文化传统为根本、以融合中西为起点、以严守学术为保证并且做“退而织网”的功夫...
[学位论文] 作者:路则权,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08
余英时(1930—),当代美籍华裔史学家,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汉代贸易与扩张》、《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士与中国文化》、《朱熹的历史世界...
[期刊论文] 作者:刘世南,,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针对余英时先生《侠与中国文化》一文的不足与不确处,提出四点,加以补充与纠正:(1)追溯“任侠”的起源、“儒侠”的起源及“儒侠”的形成;(2)论析谭嗣同对“任侠”的理论阐述;(3)“任侠...
[期刊论文] 作者:孙勇才,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2008
余英时反对用“反满”和“反理学”来概括清代学术思想,主张从学术思想演变的“内在理路”考察清代学术思想。同时,余英时也不赞同钱穆只关注其“续”而忽视其“变”的“续宋”...
[期刊论文] 作者:焦长权,,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年份:2008
一近日再次读得知名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先生的力作《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载余英时:《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
[期刊论文] 作者:冯羽,,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本文以美国著名学者余英时的“林学”论述为中心,着重探讨林语堂的海外论著,以及海外学者所独有的跨文化视角及其特殊贡献。...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在这方面,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可以说是对两宋时代儒学从崛起到衰落的一个历史浓缩,其对...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宏堂,,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08
余英时先生是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史研究大家,他对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之重建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有着深刻的思考。余英时认为,中国问题乃是一个“全面的社会重建”...
[期刊论文] 作者:赵晓明,,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年份:2008
一、关于仇外心理赵晓明(人文学者。以下简称“赵”):义和团是导致八国联军进兵北京的具体原因;而仇外心理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中国民间普遍的仇外心理是必然产生的...
[学位论文] 作者:饶莎莎,, 来源: 年份:2008
余先生是20世纪后期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史研究大家。他作为一位研究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华裔学者,却又有着深厚的美国学院教育背景,因此在他的研究成果中则能更明显的感受到中...
[期刊论文] 作者:余英时,,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2008
今天通俗化、普及性的科学作品已充满市场。在西方,你到任何一个稍有规模的书店去浏览,都会找到几个书架的这类作品,通称"通俗科学"(popular science)。但是这是近二、三...
[期刊论文] 作者:林怡,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宋代儒学和佛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是陈寅恪先生、余英时先生等学界前贤硕学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李承贵博士著《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一书,全面、系统、深入...
[期刊论文] 作者:于洋,,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08
——余英时[1]对于民初传统派画家来说,中国画的本体自律性相对于外部政治文化的他律作用来得更...
[期刊论文] 作者:程刚,,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8
库恩在其科技哲学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范畴“范式”后,范式的概念旋即在很多的研究领域被运用,余英时先生在《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文中把范式...
[学位论文] 作者:张应斌,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8
余英时在《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等论著中,通过历史实证的分析,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研究,展示出中国近世社会、历史与思想的互动情景,揭示出中国思想发展的内在进路,展示了中...
[期刊论文] 作者:刘亚猛,, 来源:外国语言文学 年份:2008
《参考消息》不久前以"表达爱国情感要理性"为题,发表了该报驻纽约记者就卡弗蒂辱华事件对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的专访。在访谈中,余先生告诫国人"不能搞13亿人一哄而上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杨海文,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08
不是不想做官,而是不能随便做也许是因为主要研究先秦思想史的缘故,我对余英时先生的名著《士与中国文化》①,历来读得最认真的还是第一篇论文《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从...
[期刊论文] 作者:张耀南,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我们称中国文化各家各派之“共识”为“中华共识”,如“太一”、“太极”、“太和”等,均是“中华共识”;“大知”、“大仁”、“大勇”等,也是“中华共识”。辨明“大知”之作为“中华共识”,在学术及新文化构建上具有重要意义:儒、释、道诸家只有“术”不同,而没有“......
[期刊论文] 作者:吴国源,,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选取陈来、漆侠、钱穆等学者的相关文本与《朱熹的历史世界(绪说部分)》进行比较,揭示了《绪说》与这些文本之间在思想史编史理论及其实践上有着重要差异,这些差异给思想史理论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谭运长,,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08
如文学史家夏志清,文化思想史家余英时,文学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