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9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6
铜马·铜马式·天马何志国1990年四川绵阳东汉晚期崖墓出土一件体型巨大的铜马,格外引人注目①。该马昂首、竖耳,头顶中央鬃梳得十分整齐。健腹,翘尾,尾末梢梳成球形。四肢瘦长,左前蹄...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6
铜马·铜马式·天马何志国1990年四川绵阳东汉晚期崖墓出土一件体型巨大的铜马,格外引人注目①。该马昂首、竖耳,头顶中央鬃梳得十分整齐。健腹,翘尾,尾末梢梳成球形。四肢瘦...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陈岩,,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份:1996
半夏厚朴汤的临床应用黑龙江省桦南县中医院(154400)何志国,陈岩半夏厚朴汤出《金匮要略》。由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生姜组成。功能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治疾气郁结,咽中如有异物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李凡,,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5
《早期佛教初传中国南方之路》京都中日学术讨论会综述何志国,李凡1993年11月23至29日,《早期佛教初传中国南方之路》中日学术讨论会在日本京都龙谷大学举行。中国方面应邀出席的有:南京博...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朱俊辉,, 来源:四川金融 年份:1998
“桥形币”质疑———铜璜考何志国朱俊辉在我国古代墓葬中,时常出土一种形制奇特的小型青铜器,该器形似玉璜,研究者称呼颇不统一,主要分为“璜形饰”和“桥形币”两种称谓,究其性...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张洹, 来源: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份:1997
反义技术与白血病研究(综述)何志国1)张洹(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学研究室)关键词:反义技术;白血病;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733.7白血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依靠化学药物和放射疗法,这些方法均缺乏特异...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朱俊辉,曾国明,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5
交子研究评述何志国,朱俊辉,曾国明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自其产生之日起,论者有加。不过,真正对交子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情。对这些研究成果...
[期刊论文] 作者:梁繁荣, 谢克庆, 和中俊, 何志国,,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96
从西汉人体经脉漆雕看早期经络学说梁繁荣,谢克庆,和中俊,何志国(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610075;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主题词经络学说/历史,医学史,汉朝1993年2月,四川省绵阳永兴镇二砖厂施工时发现-...
[期刊论文] 作者:卢丕承,敬永金,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89
【正】 《四川文物》1988年3期,发表了孙华、何志国、赵树中三同志的《梓潼诸阙考述》一文(以下简称“考述”)。这篇文章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梓潼诸阙的岐异,对其形制也作了一些...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考古 年份:1993
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以下简称麻IM1)发现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于宏大的建筑结构、丰富的汉画雕刻,使其成为汉代考古的重要实物资料,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自发现以来,...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考古 年份:1988
1986年6月,绵阳市中区河边乡九龙山脉柏树山、白沙包一带农民开荒时发现东汉崖墓,绵阳博物馆、市文管所闻讯后,当即派员前往调查,共发现崖墓一百五十多座,并清理了其中...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考古 年份:1984
1982年9月,我所在绵阳市石塘公社一社员家中征集到画像砖一块。据了解是1981年在绵阳地区广播局出土的。砖长39厘米,宽24厘米,厚7.5厘米。砖的侧面,一面为几何形纹饰,另...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3
边堆山遗址位于四川绵阳市市中区新皂乡姜家湾,边堆山海拔553米,北面陡峭,俯临涪江支流安昌江,宝成铁路绕其山麓而过;山南坡缓,已辟为多级耕地。遗址位于山南,距山顶约2...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文物 年份:1991
1989年11月23日,核工业部第二十四公司在绵阳市中区何家山山腰修建食堂时,发现崖墓1座(编号为HM1),绵阳市文化局、博物馆组织力量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91
【正】《东南文化》1990年1至3期发表南京艺术学院阮荣春先生文章,该文以3万多字篇幅,系统地研究了印度和中国佛教造像的起源,他认为,汉晋时期由中印度经长江流域至日本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考古 年份:1990
西山位于绵阳市西郊,1984年4月,基建中发现崖墓。崖墓在比较深软的砂岩上穿凿而成,共计22座,墓均为长方形,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构成,墓道一般长1.5米左右,墓室长2至4.5米...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89
【正】 1987年3月,绵阳市中区刘家农民修房取土时,挖出一铜盆,内盛7件瓷器,其中青瓷2件,白瓷1件,青白瓷(即影青瓷)4件。 铜盆,侈口、深腹、平底,壁极薄,锈甚,口沿部分残。口...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国,, 来源:文物 年份:1991
何家山2号墓(编号HM2)位于1号墓(编号HM1)西侧6米处。1990年2月14日,核工业部第二十四公司安装食堂下水道时,发现这座墓。绵阳博物馆迅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一墓葬及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