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9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任建安,, 来源:腹部外科 年份:2009
腹部外伤是平、战时位居第3位的致死性创伤。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改变,腹部外伤病人的受伤方式与伤情也出现了明显变化。与此同时,现代多次局部战争中战伤救治的经......
[期刊论文] 作者:任建安,,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研究腹腔开放治疗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时机、方法与效果。比较不同暂时关腹技术,研究消化道与腹壁重建的时机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
[会议论文] 作者:任建安;, 来源:2009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 年份:2009
国内外文献介绍肠外瘘治疗现状多基于对近年发表文献的综合与分析。其特点是单科治疗病例少,分类粗,时间跨度大,不能及时反映肠外瘘治疗的现状。肠外瘘的主要并发症仍是感染、出......
[会议论文] 作者:任建安, 来源: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任建安, 李宁,,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9
1998年,黎介寿院士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表了《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一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临床医生广泛关注和重视,对避免此类肠梗阻的误诊误治起到...
[期刊论文] 作者:任建安, 黎介寿,,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第三类型腹膜炎因其定义、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存在争论,一直未能引起国内医生的广泛注意。此型腹膜炎多发生于免疫抑制、高龄、营养不良和慢性脏器功能障碍的病人...
[期刊论文] 作者:刘颂,任建安, 来源:腹部外科 年份:2009
自“9·11”事件以来,SARS、印度洋海啸以及汶川大地震等灾难性事件相继发生。大批幸存者在躯体创伤逐渐康复的同时,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
[期刊论文] 作者:吴秀文,任建安,, 来源:腹部外科 年份:2009
严重创伤以早期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及随后的T细胞功能下降(免疫抑制)、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为特征。在早期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期和后期...
[期刊论文] 作者:吴秀文(综述),任建安(审校), 来源:腹部外科 年份:2009
严重创伤以早期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及随后的T细胞功能下降(免疫抑制)、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为特征。在早期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期和后期的代偿......
[期刊论文] 作者:崔乃强,傅强,任建安,,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9
消化道急性穿孔、吻合口瘘、胆道感染等均可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从而发生腹腔内感染甚至导致脓毒症(sepsi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期刊论文] 作者:王革非,任建安,李宁,黎介寿, 来源: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应用损害控制理念,观察联合应用活化重组Ⅶ因子与腹腔填塞对腹腔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8例肠瘘合并腹腔大出血病人,均于术前推注50μg/kg活化重组Ⅶ......
[期刊论文] 作者:王革非, 任建安, 赵允召, 李宁,, 来源:肠外与肠内营养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叶向红,彭南海,李维勤,任建安,黎介寿,, 来源:中华护理杂志 年份:2009
报告了1例汶川地震致肠外瘘患者行肠瘘快速治疗期间的护理.通过腹腔敞开创面的护理,腹腔双套管引流的管理,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感染控制后肠内营养联合生长...
[期刊论文] 作者:杨建芬,任建安,赵允召,朱维铭,李宁,黎介寿,, 来源:肠外与肠内营养 年份:2009
目的:探讨急性小肠缺血部分小肠切除术后蛋白质丢失性肠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4例急性小肠缺血部分小肠切除术后蛋白质丢失性肠病的临床资料。...
[期刊论文] 作者:吴莉莉,彭南海,钱小丽,陈敏,邹燕,赵允召,任建安,, 来源:肠外与肠内营养 年份:2009
0 引言rn肠瘘病人因大量肠液外溢与腹腔感染,伴有肌力减退、营养不良、组织愈合和抗感染能力下降,大部分病人长期卧床,甚至长达数月~([1]),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10余年来,我们...
[期刊论文] 作者:廖南生,任建安,范朝刚,王革非,赵允召,黎介寿,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预防克罗恩病(CD)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接受病灶切除的静止期CD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2周内分别接受雷公藤多甙(60 mg/d,雷公藤组,21例)和柳氮磺胺吡啶(4 g/d,柳氮磺胺吡啶组,18例)治疗.于服药后0、13、26、52周......
[期刊论文] 作者:陶庆松,任建安,嵇振岭,李俊生,王新波,蒋小华,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克罗恩病术后患者的维持临床缓解作用.方法 将2005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克罗恩病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雷公藤多甙和美沙拉嗪治疗;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或出现临床症状时进行疾病活动度指数(CDAI)评价,并在术后1年或复发时行肠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