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7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栾河淞,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2021
作为明代“后七子”领袖,在文学、历史、戏曲、收藏等方面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作为爱好山水林泉之人,王在园林鉴赏领域也有突出成就,不仅游历大量名园胜景,留下传世诗篇,还亲自参与造园实践,先后营造了多处具有极高水准的私家园林。...本文对王的园林意趣与实践成果分别进行研究,一方面从王所处的时代、地域背景展开,结合王的文学作品,发现其园林意趣,提炼其园林美学的核心思想。另一方面,梳理与王...
[期刊论文] 作者:贾飞,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1
“弇州晚年定论”是后人在认识王文学思想时形成的一个重要论断,意图以肯定王晚年文学思想否定其早年的文学复古主张,但历来争议颇多,尚无定论.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反思和新材料的查阅,可知王对苏轼既有肯定...,也有批判,甚至认为苏轼只能是“用”而非“式”,其内心选择最终走向白居易,这不仅有鲜明的理论主张,还有贯穿其一生的创作实践.王晚年文学思想是在少年基础之上的再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所谓的“弇州晚年定论...”前后变化说,则是不解王文学思想的内涵....
[期刊论文] 作者:李燕青,李志远,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1
在明代中后期复古文学派“后七子”的代表人物王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历代作家及其创作的批评,柳宗元亦名列其中。王肯定了柳宗元的文学史地位,并对他的一些散文作品...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晨,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在明中后期书牍批评与结集等活动中,王深入参与了文体学、文学史述、当代作家作品等领域的批评实践,成果斐然,影响深远。...简而言之,首先,王既重视传统文体观念的继承,又重视文体观念的当代新变,形成了自我特色的批评话语与审美标举。...其次,王以“文体复杂性”与“文本变异”为特点的唐前书牍文学史述,树立了此领域公认的学术范式;以“小言化”“抒情化”“散体化”为原则的唐宋书牍文学史述,填补了此领域的学术空白。...复次,王以当代作家作品为中心的系列活动,凝聚了其对当代书牍创作发展的多元思考,亦反映了后七子渐衰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21
(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奔州山人,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期刊论文] 作者:李桂奎,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1
“文学复古”不是对前人之作的机械模拟,贾飞《王诗文论资料补辑与新论》就是破除人们对复古的守旧印象,基于翔实的文献资料,从“真情”视角出发,重新阐释王诗文复古的内涵.王“师心”“师古”并举,内心雅慕白居易...
[期刊论文] 作者:薛欣欣,朱丽霞,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21
明代后七子复古诗学思想的演进,与王家族的诗学批评呈现出某种正相关性.就诗学论著的创作而言,《艺圃撷余》凝结了王懋的诗学主张,在继承王《艺苑卮言》诗论创作的基础上,一方面修正了王的复古思想,...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家族诗学体系的构建.就诗歌创作的继承而言,王士骐主动选择了叔父王懋的 自然诗风,而非父亲王的复古诗风,表现出与复古思想的决裂,进一步实现了家族诗学思想的改造与革新.王家族对复古诗学思想的接受...,呈现出审慎辩证的动态变化过程,而王对待复古思想的态度,始终与家族的诗学取向桴鼓相应....
[期刊论文] 作者:熊湘,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21
对文人"污名"的反应极为强烈.从初入仕时对"文人无用"的批驳,到后来哀叹文人命运,望同道为文人吐气,这些表达反映出王心态的渐变.面对"文人无行"说,他强调文才,以其为文人身份的内在标准.这不同于唐顺之的文人观...,也与重情说异辙.王的文人身份认同和群体意识是由嘉靖至万历时期政治环境下,文学、理学、心学等因素交叠、冲突促发而成,体现出道德、政事、文章合一的人格范型打破之后的话语对抗,成为明代"重文"思想脉络中的重要节点...
[期刊论文] 作者:贾飞,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论文重气,他不仅注重文学创作时的神气之合、调气之合、情气之合的内在性特征,还基...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东,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21
《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一诗为其《乐府变》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一方面,此诗继承了《孔雀东南飞》"叙事如画,叙情若诉"的传统,承袭了《诗经》以来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和怨刺讽喻的倾向,另一方面,此诗变"弃妇"主题为讽咏严嵩父子时事,改严嵩脸谱化人物为立体形象,化史家笔法乐府诗之中...,充分展现了王《乐府变》"随代遣词,随题命意,词与代变,意逐题新"的创作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邹渊, 来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1
卜辞和选卜辞联系密切。...在表达结构上,对卜辞与选卜辞都以单段式卜辞为主,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否定词的应用,非单段式卜辞的语义类别分布差别较大;在语义类别上,二者表达的语义范畴基本一致,都集中祭祀类,常常联合使用,以增强卜辞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在焦点表达上,对卜辞焦点以动作行为为主,选卜辞焦点以祭品祭牲、神祇、时间为主,与之对应的是,对卜辞焦点谓语成分占大多数,选卜辞焦点则宾语、主语、状语数量多。...
[期刊论文] 作者:韩东, 来源:东疆学刊 年份:2021
16纪末至17纪初,朝鲜朝文人在中朝外交使节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李攀龙、王在中国文坛的声名及其复古文学思想,并开始购买这二人的著作。...其后,在朝鲜朝社会普遍存在的“慕华”思想,与由此衍生出的“同文”“并”意识,以及朝鲜文坛学习“秦汉古文”风尚的推动下,李攀龙、王的复古理念在朝鲜朝文坛得以广泛传播。...
[学位论文] 作者:杨思雨, 来源:宁夏大学 年份:2021
各史料记载其卒于永乐初,而据《白遗稿》中的内容可将其卒年可推至永乐五年(1407)七月至永乐九年(1409)九月之间。...其著作主要有《白遗稿》《寅宾堂诗卷》《倡和集》《程氏谱》等,但仅《白遗稿》流传后,他书皆佚。...《白遗稿》系程通后世将其生前所作散佚诗文辑录而成,全书主体内容共十卷,前六卷为表、策、疏、序、跋、诗歌等,后四卷...
[期刊论文] 作者:余来明,朱绯, 来源:斯文 年份:2021
是明代中后期主导复古运动的标志性人物,其复古理论在继承“前七子”观念的基础上又有所推进,从而在诗文领域形成了界限明晰同时又极富张力的复古观念,其中也包括辞赋文体在内。...王基于辨体意识,对赋体的法则、体类均有明确表述,又表现出理论与创作的二位一体,其系统选择由“宗骚祖汉”向“趋向自然”过渡。王辞赋观念与创作路径的变化,是明代中后期复古思潮演变的面相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许在元, 来源:社会科学前沿 年份:2021
是明代著名史学家,著述富赡,多所创获。首先是天下之文无不归于史的大史学观和国史、家史、野史互补的史体观。其次为“标新领异”开创“别集体”与“新掌故史学”的史...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东海, 来源:安家(校外教育) 年份:2021
本文以北魏洛阳时期的《高碑》为研究对象,对《高碑》所处的社会背景.碑额和碑志的艺术特征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碑志;碑额;异体字;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碑》概述  高碑全称《龙骧将军营州刺史懿侯高碑》,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刻立。清雍、乾间德州...
[期刊论文] 作者:许建平,许在元,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是晚明一位影响大、争议多,被误读也多的承前启后的文学家,故须重新认识评价。事实上,王与七子派的诗文理论是王阳明心学与前代诗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先进性和集合性。...王诗学在继承“七子”派的同时,发生了六种新变:以博补狭、性灵观、情法观、新格调体系、格调式神韵说、对模拟的扬弃等,从而形成了以情欲为源,以抒情写意为归,以法度范式为体,以学养为粮,以才气思为翼,以格调韵境为品...
[期刊论文] 作者:王政杰,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21
王夫之易学中存在以"智"配""与以"信"配""两种不同且互斥的表述,学界此前尚未注意到此点.以"智"配""主要存在于《续春秋左氏传博议》《读四书大全说》等作品中,以"信"配""则主要出现在晚年的...《周易内传》《张子正蒙注》与重订的《周易外传》里,"信"说是其晚年产生的转变.王夫之将"智"与佛老等异端联系,严厉批评了尚玄虚小智而废四德的观念,认为"信"之害甚小,主张以"信"配"".他一方面将智与水相联系...
[期刊论文] 作者:关婧辰, 来源:美与时代:美学(下) 年份:2021
本文通过对丁玲笔下这一形象的分析,进一步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女性个体的生存处境以及这一类女性所做出的反抗选择,凸显了女性的力量。...面对封建礼教与战争的挤压,不断向前,最后选择在集体革命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些也较为深入地表明了作家丁玲对女性解放问题的独特思考。...
[期刊论文] 作者:张炜霖 潘丽 曾维轲,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份:2021
摘要:總结潘丽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关键词:不孕症;经验;潘丽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1-0001-0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