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平,王端礼,李若瑜,周祖德,万喆,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伊曲康唑治愈红色毛癣菌肉芽肿1例王爱平,王端礼,李若瑜,周祖德,万喆我们应用伊曲康唑胶囊200mg/天治愈1例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l岁,待业,安徽人。因右腰部皮肤反复红斑鳞屑...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平,王端礼,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伊曲康唑治愈红色毛癣菌肉芽肿1例王爱平,王端礼,李若瑜,周祖德,万喆我们应用伊曲康唑胶囊200mg/天治愈1例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l岁,待业,安徽人。因右腰部皮肤反复红斑鳞屑...
[期刊论文] 作者:王心怡, 万喆, 万东升,, 来源:黑龙江医学 年份:1993
本文报告1例 AB 血型直肠癌病人,在患癌症期间血型暂时变为 A 型,待肿瘤切除后,血型又恢复为 AB 型患者,女,32岁,汉族。诊断为直肠癌。于1991年3月29日经会阴直肠切除术,术前...
[会议论文] 作者:沈冬,王爱平,李若瑜,万喆,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2
本文根据马拉色菌菌种鉴定的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8株马拉色菌进行菌种鉴定,同时检测七种马拉色菌对临床用的8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及其差异性....
[期刊论文] 作者:李若瑜,万喆,周祖德,李冬梅,王端礼,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80年代以来,一些作者陆续报道了全国各地区病原真菌种类的调查情况,主要发现了与头癣有关的病原菌种类变迁[1~4]。进入90年代以来,引起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增无减,抗真菌药物种类也相应增......
[期刊论文] 作者:胡迎庆,屠鹏飞,李若瑜,万喆,王端礼, 来源:中草药 年份:2001
目的对剑叶龙血树含脂木材进行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TLC进行分离,运用UV、IR、MS、1H,13C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抗真菌活...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平,李若瑜,王端礼,周祖德,万喆,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1例69岁男性患者患包皮龟头炎10天,无潜在性疾病。曾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皮损渐加重。皮损鳞屑直接镜检显示大量的菌丝,鳞屑真菌培养显示霉样真菌生长。经鉴定为茄病镰刀菌。皮损......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志坚,李若瑜,李东明,万喆,王晓红,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王海英,李若瑜,万喆,王晓红,王端礼,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平,王端礼,李若瑜,王晓红,周祖德,万喆,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传统的观念认为甲真菌病主要是由皮肤癣菌所致,而近年来的甲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皮肤癣菌并不是其唯一致病菌,酵母菌及霉菌亦占有一定的比例。为进一步了解甲真菌病的致......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平,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周祖德,万喆,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我们报道一例由多变根毛毒引起的原发性、慢性、破坏性粘膜皮肤毛霉病。患者女,54岁,河北省定州农民。因面部皮损缓慢扩展16年,进行性破溃1个月,于1992年4月27日就诊。16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颊部出......
[期刊论文] 作者:王端礼,李若瑜,周祖德,王晓红,万喆,马圣清,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我们用Batrafen甲涂剂治疗甲癣10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药物Bartafen甲涂剂为8%环己吡酮氨制剂,瓶装,每瓶为7ml,由西德Hoest药厂提供。We use Batrafen A co...
[期刊论文] 作者:徐治鸿,孙晓平,赵芳,龙珠,王端礼,王晓红,万喆,, 来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1989
本报道235例口腔各种疾病患者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和涂拭培养,镜检阳性112例、培养阳性50例、培养和镜检均阳性41例。68例正常人镜检阳性67例,培养阳性仅3例。提出确诊念珠菌感...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平,李若瑜,王端礼,李冬梅,周祖德,万喆,王晓红,,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有良好的亲角质性,它能迅速,牢固地与角朊细胞结合,进入皮肤和甲板。在服药达稳定状态时,停止治疗后,伊曲康唑在甲板内仍可存...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平,李若瑜,王端礼,廖万清,吴绍熙,朱学骏,万喆,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年份:1997
特比萘芬是第一个口服丙烯在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鲨烯环氧化酶而于扰麦角固醇的合成,达到杀真菌作用。为了比较研究国产特比萘芬片剂与进口特经萘芬片剂对浅部真菌病的临床......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冬梅,王端礼,李若瑜,万喆,王晓红,周祖德,李小兵,朱立煌,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以形态学、芽管试验、血清学方法对88株临床致病念珠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对比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的带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念珠菌,但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王端礼,李若瑜,王爱平,王晓红,万喆,李振鲁,白凤菊,朱钵,张日铭,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1988~1989年在山东章丘地区环境中两次分离的结果表明,在自然界有多种致病性暗色真菌存在[1,2]。但是着色芽生菌病的最常见致病菌──卡氏枝孢霉则未被分离出来。在这一基础上,我们选择地处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