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中国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主体性文化,其张力则往往要通过不同的视角及其分歧表现出来。先秦的儒道互绌,曾使孟、庄两位表现出不同的超越指向,但秦汉以降,贯通两汉的宇宙生化论则...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经史关系是中国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宋明理学中,这一关系主要是通过朱子与吕祖谦的分歧及其与陈亮的争论表现出来的,但这一关系则在阳明心学之主体性转向中得到了较为......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7
自从孔子开辟儒家教育事业,到孟子便有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自觉与基本定位。由此之后,历代儒者可以不作官、不造论,但却不能不以教育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基。到了王...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17
性善论是儒家人伦文明的精神标志,但它既不是一种理论逻辑的推论,也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思想主张或所谓应然追求。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它是殷周以来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之继起...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7
宋明思想谱系的一贯性可以说是自理学形成以来一直到今天人们对于宋明理学的一种基本共识,但在宋、明两代理学之间,则既存在着思想指向之一定程度的游离,同时也存在着探索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