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5
宋明理学的崛起与来自佛老超越追求的压力始终存在着分不开、割不断的联系,但作为儒学,其与佛、老在人生价值观上的对立又使它不能不以辟佛排老标宗。这样一来,理学在吸取、...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5
孟子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开创者,也是性善论的确立者,但无论是其对人之道德善性之存在根源的追溯,还是"尽心则知性知天"的追求指向,实际上都是一个并未得到确保的开放性体系。从...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孟子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开创者,也是儒家人伦世界的确立者。但如何认知孟子的心性之学及其对儒学的塑造意义,则赵岐在线性思维与实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划分模式,而宋明理...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15
"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及今的一贯追求,也是传统的儒道墨三家所共同认可的一种基本精神。"天人合一"之所以能够涵盖儒道墨三家而成为中国文化精神之代表,关键取决于中...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5
内容提要孟子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开创者,也是性善论的确立者,但无论是其对人之道德善性之存在根源的追溯,还是“尽心则知性知天”的追求指向,实际上都是一个并未得到确保的开放性体系。从其“此天之所与我者”来看,这一道德善性之天道依据不仅是通过人之“秉彝”来“遥......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北大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15
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及今的一贯追求,也是传统的儒道墨三家所共同认可的一种基本精神。殷周之际的历史变革代表着“天命”内涵的一个重大改变,代表着中国历史上天人合...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仙,豆文君,, 来源:当代贵州 年份:2015
在孔学堂书博会上,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平,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社长王纯,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丁为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钱明、《光明日报...
[期刊论文] 作者:张艳玲,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按学校有关程序,甘晖研究员被聘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委员;编委会主任委员甘晖聘任萧正洪、杜敏为编委会副主任委员;聘任杜敏为社科版学报主编,蒋万胜、傅绍良为副主编;聘任丁为祥等其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