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董仲舒的天道观主要表现为阴阳五行四时的自然生化过程,其天人关系又是一种"相副"与"感应"模式,这似乎都是中国哲学的常识。但是,如果将其作为先秦儒学精神的一种落实,则马上...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0
“即存有即活动”是牟宗三研究宋明理学时所提出的一个判别标准,以对应于所谓“只存有不活动”的本体。所谓“即存有即活动”主要是沿着本体宇宙论的方向,从道体、性体与心体三个层面依次展开的;而其之所以能赋予道德理性以能动、创生的功能,关键也就在于道德理性必......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朱子是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也一直是宋明理学研究的重心,但在如何揭示朱子的精神世界这一点上,学术界在经历了"两军对战"、"命题范畴"以及本体论、认识论与修养论之所谓"板块结构"式的研究之后,理所当然地走向了其始源性的形成,走向了对朱子哲学的发生学研究:即朱子的......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为祥,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以经解经"与"以意逆志"是张载经典诠释的两大基本原则。"以经解经"要求"观《诗》则不知有《书》,观《书》则不知有《诗》",亦即"观书必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从而"合内外,平物我,自见道之大端";"以意逆志"则既要求从"文"、"辞"出发,同时又要"不以文害辞,不以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