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9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石建平,赵梦华,要跟东, 来源:浙江临床医学 年份:2015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癌症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可在癌症患者中发现更多的VTE。研究表明,住院癌症患者有症状的VTE发生率...
[期刊论文] 作者:石建平,赵梦华,田洪森,, 来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不稳定的斑块,继而出现斑块破裂、冠脉内血栓形成并导致冠脉内血流量减少的一系列病理...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要跟东,, 来源: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年份:2012
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IFDVT)是指髂静脉或股总静脉发生的累及或不累及其余下肢静脉或者下腔静脉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最近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表明,39%的近端深静脉......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田洪森,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2003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以QTc间期异常延长,临床上反复发作晕厥、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及心室颤动(室颤),并常导致猝死为特征的...
[期刊论文] 作者:要跟东,石建平,赵梦华, 来源: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年份:2013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下肢动脉疾病)系指下肢动脉由于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闭塞所致的缺血性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急性肢体缺血,其首要致死原因为......
[期刊论文] 作者:栾玉杰,石建平,赵梦华, 来源:临床荟萃 年份:2013
肺动脉高压(PAH)是由肺动脉渐进性闭塞导致肺血管阻力(PVR)逐渐升高进而发生右心室衰竭的一种耗竭性疾病。PAH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由血管重构、血管收缩和细胞增生所致的进行性PVR......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要跟东,, 来源:临床荟萃 年份:2011
肺栓塞(PE)的短期病死率变化范围非常之大,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非大块PE患者病死率〈2%至有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病死率可超过95%[1]。大部分急性PE患者院内病死率直接与血栓栓塞...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田洪森,,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2003
心房颤动(房颤)所致的快速且不规则的心室率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房颤还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性,因此房颤是导致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有3个主要目标...
[期刊论文] 作者:石建平,杨永忠,赵梦华, 来源: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份:2003
约5%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或诱发因素。这部分患者除预激综合征和长QT综合征以外,Brugada综合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此综合征是以心电图V_1~V_3导联ST...
[期刊论文] 作者:王清华,陈效鹏,赵梦华, 来源:实验力学 年份:2004
主要比较了无水乙醇在单根、线性单排、双排毛细管道条件下,其稳定的锥-射流模式喷洒的几项重要指标:在稳定的锥-射流喷洒模式下,雾化的起始电压、电流以及粒径与流量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田洪森,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年份:2003
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表明氟卡尼、恩卡尼、莫雷西嗪增加心肌梗死后患者病死率,从而使人们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不仅要...
[会议论文] 作者:石建平,赵梦华,李廷贵, 来源:第七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4年会暨第三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 年份:2014
传统抗凝药物例如普通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VKA)需要给予频繁的实验室检测,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也存在每天需皮下注射的不方便性.此外,华法林还存在较多的药物和食...
[期刊论文] 作者:石建平,赵梦华,要跟东,, 来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年份:2012
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将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为短时获得性(激惹)和终身携带的遗传性危险因素。遗传性危险因素除与初发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外,还与再...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要跟东,,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2012
溶栓药物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形成纤维蛋白溶酶从而加速血栓的溶解。溶栓药物已用于多种血栓性疾病包括急性肺栓塞(P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急性心肌梗死等的治疗。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张学强, 来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2014
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在事件后的数周和数个月内仍有可能再次发生血栓事件,因此抑制凝血酶生成和活化是ACS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芦定用于治疗ACS均可获益,但由于需胃肠道外给药......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综述),陈海鱼(审校), 来源:医学综述 年份:2013
口服抗凝药物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给予由口服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成的三联治疗是目前预防支架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最有效的方法,但也明显增加主要出血发生率。...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综述),徐宝元(审校), 来源:医学综述 年份:2012
虽然临床指南可为急性肺栓塞(PE)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急性PE的最优化治疗目前并不十分明确,现讨论大块PE和次大块PE的溶栓治疗。结论为轻、中度PE患者溶栓治疗的风险明显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津军,田洪森,赵梦华, 来源:河北医药 年份:2013
经股动脉入路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最常用的传统血管入路途径。为达到减少手工压迫卧床时间较长和血管并发症的目的,许多心脏介入中心较为广泛使用了血管闭合装置(V......
[期刊论文] 作者:林勉生,赵梦华,于乃芳, 来源:河北中医 年份:1990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脑血栓形成时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为了寻求对血液流变学改变有较好改善作用的药物,我院于1987年3月~1988年6月对5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脉通+川芎嗪...
[期刊论文] 作者:赵梦华,林勉生,于乃芳, 来源:河北中医 年份:1991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及凝固性的科学。我国血液流变学研究始于70年代初期,近20年来,从初始研究血瘀证到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及各种疾病的病机、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