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洪瑜, 来源: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年份:2013
摘要:苏轼是我国词史上一位大力创作咏物词的作家。他对咏物词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词人审美情趣的变化,并由此咏物词在题材、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和语言形式等方面的变化。  ...全文从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美。第一方面是苏轼咏物词的意象之美,苏词着眼于自然物态之美,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喜爱。...第二方面是苏轼咏物词的人性之美,苏词中的物都是形神兼备的,即在描写之外寄寓作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介子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传说,某年清明日,苏东坡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张山人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请东坡将该诗变其形,而...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良,木斋,,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3
参照《苏轼文集》中《子姑神记》《天篆记》二文,以及苏轼于元丰三年至元丰六年正月二十日同日诗作,可知《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一词,应编年于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
[期刊论文] 作者:刘禾,,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2013
“月”是苏轼词中一个鲜明、重要的意象,苏轼对“月”多方面的描摹绘写也带我们走进了他的心灵世界。本文拟通过苏词中“月”意象的解读,寻找月意象的物态特征与词人内心世界的...
[期刊论文] 作者:马云,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号"三苏"。苏轼自幼聪颖,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任凤翔府签判。...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建萍,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 年份:2013
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穷且益坚的坚毅精神和老庄顺从自然之道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词】诗人;苏轼;乐天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论文] 作者:徐建芳,,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13
苏轼认为“韵”这一审美范畴的本质属性包括4个方面:一、具有超尘绝俗、萧散筒远的风致;二、具有余味无穷的言外之意;三、蕴涵有高雅的承平气象;四、以筒古澹泊的形式表现秾妍...
[期刊论文] 作者:罗晨,, 来源: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3
苏轼词用典特点有三:其一,典源经、史、子、集,包罗万有;其二,袭用、改用、集用、檃括原典,形式丰富多样;第三...
[期刊论文] 作者:唐玲,,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小东坡”唐庚与苏轼同为眉州人,晚年都有过安置惠州的贬谪经历。他自青年时期与苏轼有过一面之缘之后,便对其心生敬慕。在文学创作上,二人的诗学渊源也有迹可循。具体表现在:唐...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光辉,,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3
中国绘画史上常常有这样的一个定论,就是"文人画"以北宋苏轼为祖。作者分析了苏轼对...
[期刊论文] 作者:曹春茹,,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随着宋朝与高丽的友好往来,苏轼儒道释兼容的思想随其诗文传入朝鲜半岛。朝鲜文人不仅学习、模拟苏轼的创作,还十分关注他的三教融和思想,对其接受或批判。受武人执政和士祸震慑...
[期刊论文] 作者:曹倩倩,,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3
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艺术文化史上的旷古奇才,他流传下来的各类优秀的诗词书画作品不胜枚举,为后世所膜拜、赞叹。文章从苏轼的诗词艺术、书画观中探讨了其个性...
[期刊论文] 作者:林琳,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13
余秋雨说:“苏轼走向黄州是带着罪名走来,带着耻辱走来,带着冤屈走来,带着痛苦走来。”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获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苏轼虽侥幸从监狱...
[期刊论文] 作者:杨蓓蓓,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3
摘要 饮茶风俗在宋代极盛,文人茶诗数量众多,苏轼尤甚。苏轼茶诗内容丰富,不仅有种茶、煎茶、品茶等风俗,而且以茶喻人、借茶讽世、饮茶参禅,体现了诗人物我两忘、万事随缘的人生体悟。  ...关键词:苏轼 茶诗 丰富性 人生态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人尚茶。...
[学位论文] 作者:于广杰,, 来源: 年份:2013
苏轼文人集团形成于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期,与宋学向文学领域的拓展同步。这一文人集团在学术、文学、文化上继承了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庆历新政和新文化运动,是庆历学术在...
[学位论文] 作者:王丽梅,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苏轼诗、词、文兼擅,就苏文而言,明代公安派代表袁中道将其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高文大册”,一类为“小文小说”。他在《答蔡观察元履》中指出:“今东坡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其...
[期刊论文] 作者:桂天寅,,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3
分析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基本特征,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他的诗歌创作风格。文章认为,乌台诗案及贬谪黄州对苏轼的思想、情感...
[期刊论文] 作者:翁旨远,王昌景,, 来源:美术学报 年份:2013
题画诗,是中国画独有的元素,苏轼是题画诗走向成熟的推手和文人画勃兴的重要参与者。本文旨在从叙述性、抒情性、议论性三个角度分析苏轼题画诗的特点,来研究题画诗和文人画...
[期刊论文] 作者:吴彩虹,, 来源:美与时代(中) 年份:2013
苏轼的美学思想与艺术陌生化理论,分别是由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两位学者—苏轼和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这其中有着他们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相似点是都承认对象存在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燕飞,, 来源:华章 年份:2013
苏轼知定州时期的思想是他思想成熟期的一个阶段,既能体现出其思想的总体特征,又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