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8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庆,李铁林,段传志,张波,苏正,杨绮帆,汪求精,韩志安,尹方明,赵刚,, 来源: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2001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诱发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将兔颈部动静脉直接吻合,造成实验动物急性颅内静脉窦高压.选中国本兔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5 kg,实验...
[期刊论文] 作者:陈光忠,李铁林,姜晓丹,刘茂才,赵庆平,段传志,王建奇,汪求精,方兵,,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2006
脑动静脉畸形(brain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BAVM)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本研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在BAVM中的表达进行研...
[期刊论文]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陈建华,杨金成,方兵,何旭英,陈光忠,尹方明,徐如祥, 来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年份:2005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疑诊或确诊脑动脉瘤病例,在常规数字减影(2DDSA)的基础上,行3DDSA检查,并对其结果对比分析。结果49例中,经3DDSA证实...
[期刊论文]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陈建华,何旭英,方兵,陈光忠,尹方明,赵庆平,徐如祥,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2005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DDSA)在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对 4 9例疑诊或确诊动脉瘤的病例 ,术前、栓塞术中行 3DDSA检查 ,其中 10例作 3DDS...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建华,段传志,刘亚杰,张炘,彭志康,刘亚洪,汪求精,何旭英,黎凯锋,贺雄军,,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年份:2015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联合路径图(roadmap)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9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96例,女性73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
[期刊论文] 作者:陈光忠,李铁林,姜晓丹,潘传利,赵庆平,段传志,王建奇,汪求精,柯以铨,,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2006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空间构筑进行研究。方法5例BAVM均行DSA获取在体畸形血管团影像学资料,然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后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3例行切除标本的3D计算机...
[会议论文] 作者:陈长才,汪求精,汪森明,杨晓华,伍爱平,岑茂良,许平,余燕,蔡立,张积仁, 来源: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 年份:2003
目的:初步探讨术中应用氩氦刀治疗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对6例难治性脑膜瘤,采用手术联合氩氦刀治疗.结果:痊愈6例,无明显并发症及死亡,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氩氦刀有超低温冷冻及介入热疗作用,利于手术切除,并可有效催毁残留肿瘤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陈光忠,李学东,郭元星,方兵,何旭英,尹方明,赵庆平,徐如祥,, 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出血等问题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用GDC或EDC、MDS、Matrix微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2例,共114个...
[会议论文] 作者:汪求精,赵庆平,徐如祥,李铁林,段传志,陈光忠,李学东,郭元星,方兵,何旭英,尹方明, 来源:2006山东国际神经外科学术论坛 年份:200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开放、出血等问题及DSA随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GDC或EDC、MDS、Matrix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并获DSA随访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2例(114个动脉瘤).随访时间为术后1月~6.5年,平均10.5月,与栓塞术后即时DSA影像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陈光忠,李铁林,姜晓丹,刘茂才,赵涛,赵庆平,段传志,汪求精,蔡颖谦,杜谋选,全伟,方兵, 来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年份:2005
目的 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微观形态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cAVM出血发生机制,探讨其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的结构学基础.方法应用HE及Masson特殊形态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观察15例cAVM的病理组织学及微观形态学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