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廖婉琴,梁旭方,王琳,雷腊梅,韩博平, 来源: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年份:2006
淡水鱼类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在微囊藻毒素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关键作用,因而也称为微囊藻毒素去毒酶.从淡水食毒藻鱼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肝脏通...
[期刊论文] 作者:胡永乐,梁旭方,李观贵,王琳,黄志东, 来源: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份:2010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海水鱼类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和脂蛋白脂酶(liporteinlipase,LPL)基因在脂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地位,采用RT-PCR及RACE法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光,梁旭方,郁颖,李观贵,李光照, 来源: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份:2010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三丁基锡结合蛋白(tributyltin-binding protein,rBT-bp)肝脏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TBT-bp基因cDNA序列全长836bp,含696b...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琳,梁旭方,廖婉琴,雷腊梅,韩博平,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07
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olubl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催化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加合去毒代谢过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
[期刊论文] 作者:卢荣华,孙君君,梁旭方,聂国兴,杨峰,,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5
瘦素(Leptin)是肥胖基因(Obese gene)的产物,属于I型细胞因子。在哺乳动物中,leptin主要由脂肪细胞合成与分泌,是调控摄食、能量代谢、骨骼发育、甲状腺功能以及繁殖等生理过程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琳,梁旭方,李光照,刘秀霞,林群,白俊杰,, 来源:水产学报 年份:2009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鳜解偶联蛋白1、2(UCP1,2)基因结构、组织表达水平及与产热、脂肪代谢等生理机能的关系。通过与脊椎动物UCP1、UCP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设计简并引物与特异引...
[期刊论文] 作者:瞿春梅,梁旭方,沈丹,何珊,白小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2
通过RT-PCR法和RACE法,分别从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肝脏获得alpha、rho1、rho2型GST(GSTA、GSTR1、GSTR2)基因cDNA全序列,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肝脏获...
[期刊论文] 作者:梁旭方,李贵生,刘韬,吴华庆,王秋荣,, 来源:现代渔业信息 年份:2006
随着人们对河鲀毒素及河鲀的逐步认识和利用,养殖河鲀毒素控制技术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简要总结我们9年来在这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工作以及日本等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
[期刊论文] 作者:林小涛, 梁旭方, 吴杰, 欧云霞, 陈妙芬,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胡永乐, 梁旭方, 林群, 李光照, 李观贵, 王琳,,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2008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II相去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在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等海水鱼类机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采用RT—PCR及R...
[期刊论文] 作者:程炜轩, 梁旭方, 李观贵, 王琳, 杨宇晖,, 来源: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2009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著名的肉食性鱼类,容易成为环境毒素的富集体.论文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鳜鱼去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结构及进化上的地位...
[期刊论文] 作者:郭小泽,梁旭方,方刘,袁小琛,周怡,李彬,,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4
在鱼类饲料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两种主要的非蛋白能量源。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非蛋白能量源可以节约蛋白质、减少鱼体氮排泄对养殖水体的污染[1]。然而,饲料中添加高水平...
[期刊论文] 作者:任萍,梁旭方,方刘,何珊,肖倩倩,史登勇,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20
研究通过比较鳜(Siniperca chuatsi)对不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差异,探究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分子机制。按照1670 mg/kg剂量对鳜灌喂葡萄糖和糊精后,分别在0、1h、2h、...
[期刊论文] 作者:廖志洪,林小涛,梁旭方,王春,余德恭, 来源:水利渔业 年份:2005
在生产实践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重点对云斑尖塘鳢人工繁殖及早期仔鱼培育技术作了较详尽的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朱滔,梁旭方,彭敏燕,于海静,皮达峰,, 来源: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份:2013
为保护野生翘嘴鳜(Sinipercachuatsi)的种质资源以及遗传育种,本研究从翘嘴鳜的EST文库中开发微卫星并筛选出22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来自陆水水库(赤壁)和沅江流域(常德、怀......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玺洋, 梁旭方, 程炜轩, 瞿春梅, 张进,,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2
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不同季节广州显岗水库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肝脏中去毒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不同季...
[期刊论文] 作者:张杏波,梁旭方,朱滔,彭敏燕,于海静,,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12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其食性随着生长发育而改变,能利用植物性和动物性两类饵料。草鱼幼鱼期食性分为三个阶段:浮游动物食...
[期刊论文] 作者:黄志东,梁旭方,程炜轩,何珊,俞梦洁,, 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1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是中国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养殖过程中常遇到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与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的危害。M...
[期刊论文] 作者:余锐,梁旭方,易提林,张进,骆小年,王乾,, 来源:水产科学 年份:2012
测量了1、2月龄广东、湖南和湖北鳜鱼3个养殖群体的各性状指标,分析了2月龄鳜鱼全长、体长等主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性,并对鳜鱼3个养殖群体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
[期刊论文] 作者:余锐,梁旭方,张进,易提林,符云,叶卫,, 来源:淡水渔业 年份:2012
采用紫外线照射灭活精子,经冷休克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进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育种.灭活翘嘴鳜精子,紫外线照射剂量80 mg/cm2是最佳的辐射剂量.冷...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