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5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李军,王立祥,贾志宽,杨改河, 来源: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年份:2006
自从20世纪50年代耕作学被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几代耕作学家长期致力于创建与中国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耕作制度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与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系统工程等有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兼收并蓄,以农......
[会议论文] 作者:郭燕,冯永忠,任广鑫,杨改河, 来源:第15届中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目前养羊业发展速度较快,对羊粪这一有机资源科学地处理与利用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作者就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解到,鲜羊粪做沼气发酵原料不次于猪、牛粪的效果;羊粪是一种很好的碳源,通过预处理可作为良好的发酵原料,改变了对羊粪的传统观点;与......
[期刊论文] 作者:张笑培,杨改河,胡江波,王得祥,,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08
研究了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侧柏、荆条、20年刺槐、4年刺槐、4年苜蓿、农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农田,减...
[期刊论文] 作者:胡良温, 冯永忠, 杨改河, 任广鑫,,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09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自然和人文因素中究竟那些因素是该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机理和演变强度意义重大,本...
[期刊论文] 作者:任广鑫, 杨改河, 温秀卿, 王得祥,,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以及区域自然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导致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退化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
[期刊论文] 作者:张笑培,杨改河,任广鑫,冯永忠,,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10
利用退耕区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为试点,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不同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先增加后逐渐下降;pH降低...
[期刊论文] 作者:张杨,梁爱华,王平平,杨改河,张笑培,,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2010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纸坊沟流域为例,选择农田(大豆)为对照,分析不同林龄(12、25、30 a)刺槐、油松、苹果、柠条、沙打旺等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等的特征。结......
[期刊论文] 作者:冯永忠, 杨改河, 王得祥, 胡良温,,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9
定量化评价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对客观认识人文因素干扰区域生态系统的演变程度及效应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总结前人对生态压力指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江...
[期刊论文] 作者:杨世琦, 孙小文, 孙兆敏, 杨改河,,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04
在对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认识与分析的基础上,把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归纳为5点:(1)可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潮;(2)精确化技术和精准化投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3)农业设...
[期刊论文] 作者:曹艳春, 冯永忠, 杨引禄, 杨改河,,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1
在对宁夏灌区种植业、畜牧业、工业与居民生活排污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2005—2008年统计资料及已有对污染源结构的研究成果,利用统计分析和GIS技术方法,分析宁夏灌区......
[期刊论文] 作者:王伟楠, 任广鑫, 杨改河, 冯永忠,,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2008
为了进一步明确叶面施用沼肥对杏树果实品质的效应,探索在不同施肥时期杏树叶面施沼肥的最佳施用浓度和次数,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进行杏树施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沼液的浓...
[期刊论文] 作者:孙策,杨改河,冯永忠,杜英,徐丽萍,, 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为了研究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采用问卷和实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安塞县沿河湾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经济效应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沿河湾镇充分利用自身交...
[期刊论文] 作者:冯永忠,杨改河,杨世琦,任广鑫, 来源:草业科学 年份:2005
草地畜牧业是江河源区主要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方式,在系统回顾和总结江河源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畜牧业对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胡江波,杨改河,张笑培,冯永忠,,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07
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了刺槐、荆条、侧柏和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了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土高......
[期刊论文] 作者:温秀卿, 杨改河, 王得祥, 任广鑫,,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将江河源区的天然植被划分为森林植被区、灌木与灌丛植被区、草原植被区、草甸植被区、荒漠植被区和湿地植被区6个区,并分析了各植被区的分布范...
[期刊论文] 作者:任广鑫,冯永忠,杨改河,王得祥,,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江河源区果洛州6县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果洛州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发展能力和GDP...
[期刊论文] 作者:崔卫芳,谭春荐,周继洲,杨改河,,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13
分析和评价三江源区生物质能资源潜力,是建设庭院生态经济模式的基础。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对三江源区的养殖业生产和牧区居民生活过程产生的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等生物质能源潜力......
[期刊论文] 作者:杨顺强,任广鑫,杨改河,冯永忠,,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09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猫尾草(Phleum Pratense L.)、扁穗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er)等8种引进禾本科牧草在不同水分胁迫下叶片丙二醛...
[期刊论文] 作者:冯永忠, 朱芬萌, 王得祥, 杨改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
[期刊论文] 作者:温晓霞,廖允成,王立祥,杨改河,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年份:2002
针对宁南旱区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粮、经、饲比例严重失调、重夏粮轻秋粮等问题,在长期定位研究基础上,提出"压粮扩饲、压麦扩经、压夏扩秋"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在种植业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