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晏立英;康彦平;雷永;黄家权;万丽云;廖伯寿;, 来源: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年份:2013
  花生菌核病是花生上一种新的病害,目前初步在我国东北一些花生种植区产生危害,受害地块50%以上的植株受侵染导致茎秆枯萎、荚果腐烂,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培育和利用抗病品......
[会议论文] 作者:晏立英,温少华,雷永,黄家权,力丽云,廖伯寿,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2
  从山东临沭分离得到一个花生焦斑菌的分离物,对该菌及正常菌株进行了PS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的比较、多菌灵抗药性浓度的测定、其他杀菌剂对该菌抑制能力的测定、利用真菌核...
[期刊论文] 作者:姜慧芳, 任小平, 王圣玉, 张晓杰, 黄家权, 廖伯寿,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肖洋,廖伯寿,晏立英,黄家权,任小平,雷永,姜慧芳,,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0
从高油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系"06-4104"构建的5个cDNA文库获得了63207条EST,经序列拼接,获得14547条Uni-EST。经MISA检索,在这些Uni-EST中共检测出2643个SSR位点,分布于2250条EST...
[期刊论文] 作者:夏友霖,廖伯寿,李加纳,雷永,姜慧芳,崔富华,曾孝平,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7
以抗感晚斑病组合“中花5号×ICGV86699”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经田间抗性鉴定明确抗性亲本ICGV86699的抗性受隐性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AFLP分析结合BSA法筛选到与晚斑病抗...
[期刊论文] 作者:姜慧芳,任小平,王圣玉,张晓杰,黄家权,廖伯寿,Corley,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10
黄曲霉菌极大地限制全世界的花生生产和产业发展,且生产上抗性品种较少,我国花生育种和生产中的抗性资源缺乏,迫切需要发掘抗黄曲霉种质。本研究以中国花生核心种质561份和IC...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雷永,王圣玉,李栋,黄家权,姜慧芳,任小平,,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8
花生是世界上食用植物油脂的重要来源之一,提高含油量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以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远杂9102与中花5号杂交构建的花生重组近交系(recombined inbreed lines,RIL...
[期刊论文] 作者:姜慧芳,廖伯寿,任小平,雷永,傅廷栋,Mace E,Crouch J H,,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6
以栽培种花生2个亚种4个植物学类型的31份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的种质为材料,通过SSR和AFLP技术分析了其DNA多样性,并与通过形态和种子品质性状揭示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比较。...
[会议论文] 作者:晏立英[1]康彦平[1]李玉荣[2]雷永[1]廖伯寿[1],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4
  2010 ~2012年,本研究在石家庄市鹿泉3502农场花生田进行了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研究.这3年中,该地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的发病为害程度均达到8~9级,采用了杀菌...
[期刊论文] 作者:晏立英,温少华,雷永,黄家权,蒋相国,王圣玉,廖伯寿,,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1
对湖北宜城花生枯萎病的病原进行了生物学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6月份的病原主要是真菌,41份样品中,分离的真菌样品有38份,其中23份样品是黑曲霉菌。通过PSA培养基上真菌形态...
[期刊论文] 作者:田立荣,廖伯寿,黄家权,王圣玉,雷永,晏立英,李栋,,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8
在花生体内,白藜芦醇合成酶是白藜芦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也是最主要的限速酶。将花生或葡萄中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转化到其它植物中,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期刊论文] 作者:田立荣,廖伯寿,李玉荣,程增书,陈四龙,王瑾,周立杰,, 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0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我国花生食用卫生安全性和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和应用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是降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
[期刊论文] 作者:余常兵,李银水,谢立华,胡小加,廖伯寿,陈防,廖星,,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2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产量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安低氮土壤上,施氮使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固氮比例快速降低;在蔡甸高氮土壤上,施氮对花生...
[期刊论文] 作者:陈本银,姜慧芳,廖伯寿,任小平,黄家权,雷永,王圣玉,, 来源: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年份:2008
以花生属(Araehis)6个区组24种(包括栽培种)84份种质为材料,用SSR技术对其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到59对能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条带的引物,这些引物......
[期刊论文] 作者:吕建伟,姜慧芳,任小平,黄家权,雷永,王圣玉,廖伯寿,,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份:2010
以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为材料,系统分析测试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含油量平均为51.67%,变异范围49.16...
[期刊论文] 作者:夏友霖,李加纳,廖伯寿,曾孝平,崔富华,任小平,曾彦,漆燕,,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8
将AFLP标记与表型性状相结合,分析了来自川渝地区的两个亚种四个类型的43份主要花生种质资源和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检测到该生态区内花生种质间......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志军,任小平,黄莉,陈玉宁,周小静,廖伯寿,姜慧芳,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15
利用72对多态性SSR引物对57份具有不同青枯病抗性的花生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合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利用Pearson's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鉴定与花生青枯病抗性相关的SSR...
[期刊论文] 作者:姜慧芳,任小平,廖伯寿,黄家权,雷永,陈本银,GUO B Z,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8
以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记录的6390份花生资源为材料,以其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数据为信息,采用分层分组聚类以及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由576份资源组......
[期刊论文] 作者:余常兵,李银水,谢立华,胡小加,廖伯寿,陈防,廖星,,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2
分析了花生的养分积累及分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总干物质量、养分积累量除钙、镁在荚果膨大期最大外其余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至收获期达到最大。每生产100 kg荚果,花生...
[期刊论文] 作者:余常兵,李银水,谢立华,胡小加,廖伯寿,陈防,廖星,,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3
对花生叶片黄化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及地膜覆盖对花生生产及平衡施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安花生叶片黄化,营养元素缺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生产上可以通过降低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