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金香, 万明钢,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202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民族地区学校开始增加了校本课程的比例,学界与此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实践表明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可以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也有助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实现。为了解我国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对“中......
[期刊论文] 作者:万明钢,王亚鹏,王舟,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万明钢,李柰,邢强, 来源:心理发展与教育 年份:1997
通过对甘肃汉、藏、东乡族中学生智力观的研究,发现各民族中学生对智力主要特征的理解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但在一些特征上表现出文化差别;汉族初二学生与藏、东乡族初二学生在“......
[期刊论文] 作者:万明钢,邢强,李艳红, 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年份:1999
采用自编问卷对与甘南藏族儿童学习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地分析,结果发现:早期教育、双语儿童的双语态度、语言需求、教育期望等直接影响着双语儿童的双语学习;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万明钢,李艳红,崔伟,, 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年份:2006
美国少数民族心理学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对各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科学种族主义”、科学心理学、心理测量、临床心理学对20世纪美国少数民族心理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杨军,万明钢,王涛,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20世纪世界范围的课程发展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课程研究运动的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课程改革运动的失败及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领域的反思之后,课程领域的变革随之呈现出日...
[期刊论文] 作者:万明钢,王亚鹏,李继利,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 ,对藏族大学生语言、身份、宗教、习俗等 4个方面的认同状况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表明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特点。在有些层面上 ,情...
[期刊论文] 作者:高承海,党宝宝,万明钢,,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采用自我报告法、团体访谈法,从"主位"和"客位"两个角度考察了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彼此持有的刻板印象及与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与汉族彼此持有的积极刻...
[期刊论文] 作者:万明钢,赵国军,王昕亮,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检索了近年来发表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关于少数民族教育心理研究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并对学者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主题以及研究的范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主要涉及少数...
[期刊论文] 作者:万明钢, 李晶, 郭建康,,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对西北地区727名青少年精神信仰状况及特点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总体上西北地区青少年精神信仰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信仰、生命崇拜、家庭主义、物质崇拜、宗教信仰、神...
[期刊论文] 作者:万明钢,高承海,安洁,, 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年份:2010
族群认同是少数民族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和青少年的自尊、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社会行为均有显著的相关。国外在社会认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指导框架下,对青少年的族群...
[期刊论文] 作者:杨宝琰,毛瑞,万明钢,, 来源:心理研究 年份:2008
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影响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文化与应对的关系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该文以文化对应对的影响为主线,介绍了应对的资源相符模型、中西方文......
[期刊论文] 作者:撒丽,高承海,万明钢,, 来源:当代教育与文化 年份:2013
民族认同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对少数民族更为重要。国外研究发现,儿童在5岁后就能产生民族分类意识,并产生内群偏爱,在10岁会出现民族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分...
[期刊论文] 作者:高承海, 安洁, 万明钢,, 来源:当代教育与文化 年份:201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
[期刊论文] 作者:高承海,侯玲,万明钢,,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采用问卷法测量了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的刻板印象程度等变量,分析了民族接触、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明...
[期刊论文] 作者:党宝宝,高承海,万明钢,,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6
民族刻板印象是影响民族交往和族群互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衡量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心理指标。民族刻板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社会分类过程,并形成于直接或间接的民族接触中...
[期刊论文] 作者:高承海,党宝宝,万明钢,, 来源:当代教育与文化 年份:2016
独立性和封闭性是我国民族教育体系的一大特征,其不利于民族之间进行实质性的接触与交往,且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由于缺少接触,它也是产生民族偏见的重要因素;独立的民族教育...
[期刊论文] 作者:万明钢,赵国军,杨俊龙,,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2007
对2000~2005年发表在国内期刊关于民族心理研究的182篇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少数民族心理研究论文总体数量较少,以心理学9种期刊为例,不到6年发文总量的1%;研究领域广泛,研...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九;童长江;万明钢,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1988
本研究运用瑞文测验对汉、藏、回、东乡族9—15岁儿童智力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并对影响各民族智力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党宝宝;高承海;万明钢,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2016
理解群际接触次级转移效应(secondarytransfereffect,sIE)产生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构建良好的群际关系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STE的心理机制主要是群际接触能够导致群际移情能力的提高、降低群际焦虑、增加了社会身份复杂性程度和多元文化主义信念,而社会支配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