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燕生,胡大一,许玉韵,王欣平,李松明,, 来源:起搏与心脏 年份:1990
安装心室按需型起搏器,起搏电极一般放置于右室心尖部,在此部位起搏阈值低,易固定。我们遇到一例患者在起搏器安装过程中,心尖部起搏始终达不到理想要求,最后将起搏导管电极...
[期刊论文] 作者:盛琴慧,丁燕生,王禹川,李康,周菁,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15
患者男性,73岁.因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3周前发生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围手术期继续规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
[期刊论文] 作者:丁燕生,杨俊娟,李康,李小梅,周菁, 来源: 年份:2004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室性早搏(室早)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导管消融治疗的27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的频发室早病例,年龄2—14(7.75±3.48)岁。其中多数患儿有明显的室早相关症状(74.07%),所有患儿动态心电图室早≥20000个/24h[......
[期刊论文] 作者:胡大一,许玉韵,王寅时,丁燕生,张金树,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1988
[期刊论文] 作者:李毅刚,胡大一,丁燕生,马长生,王乐信,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95
射频消融已广泛用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治疗。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其成功率、复发率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不一。我们通过不同方法射频消融的对比,提出有效、安全、省时的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任自文,丁燕生,陈健,吴林,张筠华,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陈样新,江建军,方崇峰,薛迎生,丁燕生,, 来源:心脏杂志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马为, 丁文惠, 杨颖, 张宝娓, 丁燕生, 霍勇,, 来源:中国心血管杂志 年份:2015
患者女性,52岁,主因“间断头晕5个月,阵发性肢体活动障碍1个月”于2014年6月23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头痛、恶心伴乏力,呕吐胃内容物,无咖啡色物,共6~7次...
[期刊论文] 作者:江洪, 吴书林, 黄从新, 黄德嘉, 丁燕生, 张澍,,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年份:2001
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是起源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多种心脏病 ,也见于未发现心脏病变的患者。常表现为短阵性、阵发持续性、无休止性和慢性发作。自律性异常、触发...
[期刊论文] 作者:王玉艳,苏加林,宋以信,丁燕生,霍勇,,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年份:200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持续心房纤颤(房颤)伴长RR间歇(RR间期≥1.5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指征。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住院的94例风心病持......
[期刊论文] 作者:龚艳君,丁文惠,丁燕生,杨玲,吴建芳,, 来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6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住院患者的病因(或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出院时诊断为房颤的1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入选患者1335例,年龄为19~10......
[期刊论文] 作者:黄绍烈,胡大一,丁燕生,郭艺芳,杨明,张宝娓, 来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2001
目的探讨左房电极放置方法、部位,起搏心脏,有利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定位.方法11例预激综合征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度量本人11倍改良中指同身寸,观察食管P波形态;起搏夺获...
[期刊论文] 作者:任自文,杨俊娟,苏加林,丁燕生,周菁,,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06
2例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倾斜试验均诱发晕厥伴血压心率明显降低,使用具有频率骤降反应功能的起搏器治疗,随访38~46个月均未发生晕厥。频率骤降功能设置:起搏......
[期刊论文] 作者:李康,高澜,丁燕生,周菁,盛琴慧,蒋捷,, 来源:临床心电学杂志 年份:2009
伊布利特作为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建议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的转复治疗,其对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作用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中心2例大折返性房速使...
[期刊论文] 作者:周本源,胡大一,丁燕生,许玉韵,张钧华,李志明, 来源: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0
心室晚电位检测在室性心动过速病人中通常认为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心肌梗塞后伴有定性心动过速的病人,人们已经进行了十分详尽的研究。然而,在无临床器质性心脏病的定性心...
[期刊论文] 作者:周本源,胡大一,许玉韵,丁燕生,张钧华,李志明,, 来源: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1
近年,对心肌缺血、梗塞(MI)伴或不伴有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出现心室晚电位(LPs)的意义研究颇多。但对临床无器质性心脏病VT患者LPs的意义报道较少。本文结合心脏电生理(EPS...
[期刊论文] 作者:周本源,高炜,张玉珍,计达,丁燕生,胡大一,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1992
临床上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风险者,在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可达30%。这些患者常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改善心肌电稳定性,预防或减少VT和VF发生,但这一人群心...
[期刊论文] 作者:胡大一,郭艺芳,张玉珍,丁燕生,刘桂琴,, 来源:起搏与心脏 年份:1992
本文对48例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电程序刺激试验,结果表明:(1)临床上有自发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阳性率为81.8%(9/11),显著高于其它患者(4.3%,2/37)。其特...
[期刊论文] 作者:郭艺芳,胡大一,丁燕生,张宝娓,杨明,汪丽蕙, 来源: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2
心室重复反应(Repetitive Ventricular Response,RVR)是心室电程序刺激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电生理现象。1973年,Greene等曾指出,RVR的存在强烈提示心室存在着致命性的电不稳定,...
[期刊论文] 作者:杨明,胡大一,张宝娓,郭艺芳,丁燕生,王乐信, 来源: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有研究报道,静脉注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多不能有效地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电程序刺激(PES)再诱发,尤其是对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