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2
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马”,其义同于“数”。根据《索问》的记载,“数”是人中之阴阳,“象”是天地之阴阳。这与帛书《要》篇中将《易》归于“人道”的说法相通。另外,据秦汉......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0
《汉书·魏相传》是研究西汉易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云魏相“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反映了西汉中期易学的特点。《易阴阳》是将《易经》与阴阳数术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6
帛书《周易·泰蓄》与《逸周书·大聚》连劭名马王堆帛书《周易》中的《泰蓄》一卦排在《根》卦之前,《剥》卦之后,为第十卦;在今本《周易》中为第二十六卦。帛书是西汉......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3
远古民族的神话,都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故事情节、人物特性,都反映了原始民族对于宇宙自然的认识,是同他们的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数术之学,假鬼神而言天道,其基本思想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周礼·大卜》记古代卜官,掌三易之法......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1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乞求神命,妄图愚弄人民,借以维护专制制度,这是谶纬盛行的主要原因。儒家尊崇的古代典籍称为“经”,儒生对于这些典籍所作的神秘主义解释称为“纬”。经、纬二字,法阴阳之义,一纵一横,名称上就已具备了神秘说教的色彩。凡......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9
马王堆帛书《周易》后面抄录的《易传》中,有一篇题为《要》的古代文献,原文起首处残损较多,其余部分保存完好,文末记录统计数字,全文共1648字。...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4
"帝"是先秦易学与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云:"帝出乎震,……"经传中多次提到"帝"."帝"的概念中包含有多种意义,如:谛、天、是、正等等.古人又说"上下帝...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3
本文从考古发现的一些才料,考证了先秦易学的若干问题.认为,古贞与鼎同字,贞亦训"定",鼎是"定命"的象征.殷墟卜辞"卜王"与卦辞中的"安贞"同义.卜辞中有"由王事",即"从...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6
《陈涉世家》中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某教材注释云:“为国事而死。”相应的《教参》译文为:“现在逃跑也是死,举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夺取天下而死好吗?”  《陈涉世家》又说:“天下苦秦久矣。”《教参》译文为:“全国的老百姓受秦朝的残暴统治......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中国古代社会特别重视朋友。朋友是亲属,根据古人的解释,出身同一家族的人称为"朋",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所以叫作"友"。朋友之间有义务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战国竹简《融师》是近年发现的重要古代文献,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全文共存四简,字体是战国古文,形体奇异,内容深奥,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流行观念,是研究古代思想的新资料。...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文物春秋 年份:2002
安阳殷墟所出师组卜辞的句尾常有否定词“不”,同样情况偶见于宾组、历组、午组卜辞。郭沫若、陈梦家、李学勤等认为是表示疑问的语辞,裘锡圭将这一类“不”字从命辞中划出,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1988
汉代法律中有关于“上言变事”的条文,著于《厩律》。《晋书·刑法志》引魏《新律序》云:“秦世旧有厩置、乘传、副车、食厨,汉初承秦不改,后以费广稍省,故后汉但设骑置而无车马而律犹著其文,则为虚设,故除厩律,取其可用合科者,以为邮驿令。其告反逮验,别入告劾......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本文对中日、夙、外、应四个字的解释做了新的论证.日与实古代音义皆通,夙同肃,外的字义是"夕卜",龙是神,同时在古代哲学中代表中和之德....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本文对于中四个字的解释作了新的补充和论述.(一)水,准也.有平等之义.(二)公,平分也.有平均主义.(三)忠,敬也.有诚信之义.(四)宜,所安也.有适宜之义....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是"与"此"同义."同"与"通"同义."风",古作"凤"."信"与"诚"同义....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字、书三者,"文"源于图画,"字"是形声字,"书"指文字."六书"之"六"当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些学者认为"六书"当归纳为"三书",是错误的.商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完全可以用"...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时、示、命是古代天命观念中的三个重要概念.时同动,示指天象的星示,命是天命....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福”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周易》中离、坤、震、兑为“福”。《周易》中与“福”相近的概念还有富、嘉、庆、喜、誉等。...
[期刊论文] 作者:连劭名,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汉代的学者许慎常用象形分析字形结构.会意与指事的理论基础仍然是象形.象形与形声代表了文字中的两大类别....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