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一“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是汉字由象形文字体系进入表意文字体系的转折点,是汉字进一步走向记号化的标志。这是一致公认的事实。但是,“求书”,究竟产...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9
《庄子·达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树林,见一痀偻者(驼背)在以竿承蜩(粘蝉),动作利索,好像随手拾取一样容易。孔子问道:你如此精熟,这是一种技巧,还是...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2021
摘要词典编纂及修订,依靠的主要材料是各类文献。如果对各类文献资料处理不当(包括收集、鉴定、选择、整理、识读、提炼、应用),即会严重影响词典的质量,甚至会造成硬伤。文章就《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修订中遇到的涉及文献处理的问题,分类举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4
古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可得”、“可得而”连用的现象,目前中学教材中,亦多次出现这类句子,如: ①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黄宗羲《柳敬亭传》) ②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4
名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古代汉语语法著作及有关文章多所论及,但所下定义,往往有不够明确或不够全面之处。如南开大学《古汉语读本》、江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基础知识》及高等...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21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此乃杜甫诗中的名篇,在无数咏诵王昭君事迹的诗词中属佼佼者,一千多年来,广为流传。但是,对于其中......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null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20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于2018年底出版,与《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第一册相较,由于修订工作坚持了"释义准确、义项齐备、书证翔实、体例严谨"的十六字方针及"订严补慎"的基本原则,修订版的整体品质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辞书的编纂、修订永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18
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分为状态形容词与性质形容词两类,状态形容词表示时间上或程度上相对静止的事物状态,而性质形容词则表示时间上或程度上容许变化的事物性质(因此一般只能接受副词:诸如时间副词、程度副词、然否副词的修饰)。但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后附式状态形......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20
在古代汉语大型辞书中,所收录的有些词是由于讹误而形成的(包括字形的讹误、句读的讹误等)。照理对于这些词只要弄清致误的原因,就可以将其删除。但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类词中的一部分,因以讹传讹,遂被人们接受,经“约定俗成”后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继续模仿......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22
古代文献在历代传抄镌刻过程中,因字形相近而讹者触处可见.有时因一字之讹而使文意百思不得其解,或致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排比历代字讹的实例,总结一些历代字讹的规律,有时可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应,是我们做好古籍整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古文......
[期刊论文] 作者:于建华, 来源:泰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9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凭借国内难得一见的版本,融会中古汉语语言文字研究的成果,后出转精。对于中古的新词和新义,是书大多举出一二个时代相近的他书例证,可谓尽词汇研究之能......
[期刊论文] 作者:卢巧琴;颜洽茂,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0
判断是否为“感染生义”,董志翘(2009:112-113)曾提及四条原则,其中三、四两条原则与中古译经年代的关系尤为密切(假设沾染它词的一方为B词,被沾染的一方为A词):...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4
郭锡良、钱宗武、董志翘、姚振武、张玉金五位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主题发言。闭幕式由吉林大学徐正考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董志翘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孟蓬生研究员致闭幕词。孟蓬生研究员...
[期刊论文] 作者:赵家栋,董志翘,,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本文结合敦煌写本原卷影印资料、中土文献和佛经材料,运用训诂学、音韵学及汉语俗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敦煌诗歌中"珠骑"、"(舟歺)(舟重)"、"软互"等部分疑...
[期刊论文] 作者:赵家栋,董志翘,,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对《经律异相》进行校理,汇集其异文类语料,考察分析异文材料的语言价值,是中古汉语语料建设和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充分考察《经律异相》异文语料的差异和共性,运用各种...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王东,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2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 ,起始于 2 0世纪初 ,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 80年代以来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几乎涉及了句法与词法的各个方面。研究材料日益丰富 ,学者们已...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 赵家栋,,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2012
"竖"是古书中最常用的骂詈语之一。张鹏丽、陈明富在《中国语文》2010年第1期《古书"竖"作詈语考》一文中从"豎[1]"的字形出发考察其用作詈语的来源,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期刊论文] 作者:董志翘,赵家栋,,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运用排比归纳法来考证汉语词语在方法论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若能结合传统的训诂学知识来溯源,进而探求词义的形成原因,这样将能有效弥补其局限性。本文对方家们...
[期刊论文] 作者:赵家栋,董志翘,, 来源:语言科学 年份:2012
在充分释读考察敦煌写本影印卷和排比归纳敦煌文献用例的基础上,结合汉语俗字研究的新成果,从汉语史的角度出发,指出敦煌文献中并不存在量词"笙"。"笙"是"茎"的俗讹字,敦煌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