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1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中林, 徐胜利,, 来源: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2013
苏轼在诗词文赋中反复吟唱"归去",却终生未曾真正归隐。这种仕与隐的矛盾心理在谪居黄州时期表现尤为突出。苏轼黄州词中的归隐情结,集中反映了士大夫文人追求人生理想,完善自...
[期刊论文] 作者:杨帆,, 来源:国企 年份:2013
东坡文情尽在二赋;而在书法,《寒食帖》占尽风流"在这种情况下,苏轼不但没有自甘潦倒,而是写出了更多的千年传颂的诗词。这些诗、这些文、这些字,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期刊论文] 作者:迟凤霞,,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3
十集“百家讲坛”系列节目《苏轼》在大家的阵阵赞叹声和深深沉思中欣赏完了。我和同学们在康震老师的带领下游历了作为北宋文坛盟主的大文学家苏轼丰富的精神世界。仰头观赏...
[期刊论文] 作者:江蓠, 来源:民生周刊 年份:2013
身为地方官的苏轼“再三奏请”朝廷修缮已成为危房的杭州官邸,并不幸遭遇史上最严苛的“官邸制”,最终只能草草收场。  元祐四年(1089),苏轼在时隔十五年后再次前往杭州出任知州。...苏轼在文中说,杭州的机关用房,多半是五代时期留下的建筑,“皆珍材巨木,号称雄丽。自后百余年间,官司既无力修换,又不忍拆为小屋,风雨腐...
[期刊论文] 作者:仇赟,, 来源:美术界 年份:2013
苏轼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在绘画方面,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他的画论在我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轼是文人画的最...
[期刊论文] 作者:刘清泉,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苏轼流徙海南,旅居雷州,留下了诗歌、书牍和遗迹。其中《和陶止酒》在符号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雷州苏轼符号,其象征意蕴集中体现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象征义无反顾、旷达潇洒和...
[期刊论文] 作者:张鑫,,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3
苏轼的《定风波》以旷达的笔法,书写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充分体现了宋代文学充满"理趣"的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欢,, 来源:金田 年份:2013
苏轼在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分别实践了重要的人生体验,少年时的童年经验对其一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壮年时的崇高体验塑造了苏轼在世人心中永久的超逸放达的洒脱形象,晚年时的归依...
[期刊论文] 作者:黄晓迟,, 来源:科技视界 年份:2013
文学巨匠苏轼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艺财富,纵观其文学作品,以"乌台诗案"为界,前期与后期略有差别。而这一差别的产生得益于苏轼在光州大苏山小憩的机缘。本文对此机缘及其...
[学位论文] 作者:臧慧敏,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3
苏轼山水诗词在我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生态批评角度对苏轼山水诗词进行解读,我们看到诗人在杭州、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理生态环境中所创作的作品蕴含有...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林,,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3
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三过嘉兴本觉寺,三访蜀僧文长老,三次皆题诗以记。两人的交往成为文坛与丛林流传的佳话,苏轼的题诗也以乡情与禅韵融合而感动众多僧俗,得以广泛流传。南...
[期刊论文] 作者:曹春茹,,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13
苏轼及其诗歌在朝鲜半岛影响十分深远,朝鲜朝后期诗人申纬就深受其影响。申纬接受、学习苏轼与其中国朋友崇苏派诗人翁方纲、吴嵩梁的影响有关。他设苏斋、读苏诗、集苏诗,还收...
[期刊论文] 作者:李琳,,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3
苏轼一生才行高世,却宦海沉浮,历经磨难,仍保持豪迈旷达的心态,苏轼一生的经历向我们展示的正是他高于天下的巨大的人格魅力卓然超群、历尽磨难而衷心不改.矛盾的人生和对儒...
[期刊论文] 作者:李松,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年份:2013
从苏祠中学命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与苏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
[期刊论文] 作者:徐建芳,,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3
身通众艺的苏轼根据自己的文艺创作实践认为,作家要想创作出独步千古的作品,最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有道;二,积学不倦;三,为人要“正”。...
[期刊论文] 作者:王艳,, 来源:芒种 年份:2013
一、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宋朝著名的书画大师、诗人、词人、文学家,豪放派开山鼻祖。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期刊论文] 作者:宋雨涵,, 来源:长城 年份:2013
苏轼在词学上的成就和贡献并不仅仅限于他对豪放词的开创之功,还在于他对婉约词的革新和发展。据统计,在苏轼所流传下来的三百多首词作中,婉约词的数量达到两百多首,约占...
[期刊论文] 作者:粱银林,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3
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三过嘉兴本觉寺,三访蜀僧文长老,三次皆题诗以记。两人的交往成为文坛与丛林流传的佳话,苏轼的题诗也以乡情与禅韵融合而感动众多僧俗,得以广泛流传。南宋后期...
[期刊论文] 作者:龙婷,,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2013
而宋词创作的杰出代表苏轼(1037—1101),对朝鲜词的创作影响颇大。李衡祥(1653-1733)作为朝鲜肃宗朝时期的文人,受苏轼...
[期刊论文] 作者:康忠强,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苏轼的七古是苏诗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体,最能体现苏轼的诗歌风格。从南行时期到凤翔时期,时间相隔仅一年多,苏轼的七古就出现了巨大的飞跃。苏轼适逢北宋诗文革新,七古创作远承韩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