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科教导刊 年份:2021
“金蝉脱壳”出自《三十六计》,比喻留下表面现象,实际上脱身逃走.科学概念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科学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12
听尤老师的课,有一种探究的震撼,更有一种精神的享受。一节课,探究简简单单有方法,训练扎扎实实有提升,推进起起伏伏有激情。在充满理性的课堂上,尤老师的教学语言、教育机智都很有特色,尤其是认识工具的不断推进,使探究不断升华,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整节课由一......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20
假道伐虢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属于混战计之一。假道就是借路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假道伐虢源自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如果进攻其中一国,另一国必来相救。于是,晋国给虞国国君很大的好处,请他们让一条路给自己,以便进攻虢......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科教导刊 年份:2021
摘 要 通过对“抛砖引玉”教学模式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抛砖引玉”的技巧,引发学生的探究之欲和思维发展。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通常能起到知识上的承上启下、内容上的点明主题、战术上的激发兴趣等作用。在教学中运用“抛砖引玉......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7
“擒贼擒王”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此计认为攻打敌军主力,捉住敌军首领,就能瓦解敌军的整体力量。敌军一旦失去指挥,就会不战而溃。在科学课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建立一个概念,必须抓住概念形成的关键——明晰概念的内涵,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7
“趁火打劫”本来是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三十六计》原文这样描述这一计:“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意思是敌人遭遇困难,处于危厄处境时,我方就势取利,获得好处。“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夬卦》。夬,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9
“借尸还魂”在《三十六计》中是第十四计,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己方目的的策略。在人类社会中,借他人幌子,达到自己目的的现象随处可见。历史上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有些人往往会推出亡国之......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20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的原文为: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假痴不癫”是一种表面痴呆、暗里充滿智慧的伪装现象,以达到迷惑对方、缓兵待机、后发制人的计谋。它也是韬晦之计,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7
《三十六计》的第一计就叫做“瞒天过海”,我们把第一项教学策略也称之为“瞒天过海”。那么,课堂上应该对学生“隐瞒”些什么呢?  之所以提出要对学生“隐瞒”,是因为很多老师不会隐瞒。很多老师喜欢在上课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问题,以及如......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9
《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原文为:“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古时候人们盖房子时发现,如果搭建好了房梁和立柱,整个房屋的框架就出来了,在排兵布阵中,也按照这个道理来排列自己的主力部队。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9
《三十六计》中的“苦肉计”原文是:“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它是指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苦肉计”中最著名的一出是《三国演义》中尽人皆知的故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骗过曹操,诈降成功,火烧了曹操八......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8
“顺水推舟”的字面意思是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说话办事。在三十六计中并无此计,如果把“顺水推舟”作为计谋之一,是指顺着对手的思路,利用对手的弱点,在对手认为事情正朝着其想要的方向发展时,突然采取手段,使事情出现其意想不到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正是......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7
这一计谈的是孩子们的青春期教育,名称借用的是古代《三十六计》败战计序列中的“美人计”。在中国的正史或野史中,不管是哪一版本中记载的美女,除“刎别霸王”的虞姬外,几乎都是“美人计”的主角,如西施、貂婵、妲己、褒姒、王昭君等。我不知道这是美人因计而出名,还......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20
“浑水摸鱼”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计,原意是指:当敌方混乱无主时,趁机乱中取利。“浑水摸鱼”之计来自渔民的智慧,渔民把水弄浑浊了让鱼儿晕头转向,能更方便地摸到鱼。学生进入课堂的时候头脑不是空白的,而是带着他们对这个世界懵懂的认识,这些认识有正确的,也有错......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9
“隔岸观火”一计是指根据敌方正在发展的矛盾冲突,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时,不急于“趁火打劫”,因为操之过急常常会促使他们达成暂时的联合,增强他们的还击力量。故意让开一步,坐待敌方矛盾继续向对抗性发展,以致出现自相残杀时,就会达到削弱......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7
《材料准备篇》提出的第一计是“以逸待劳”——让孩子自己动手准备科学实验材料。这是一个老话题,很多老师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网络上也能搜到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在这一计中,笔者主要提出一些个性化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  “以逸待劳”在《三十......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20
“围堰捕鱼”并不是三十六计中的原计,而是根据课堂实际需要新增的一计。“堰”原指修筑在内河上的既能蓄水又能排水的小型水利工程,或者田边用以分界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埂。“围堰捕鱼”是海南儋州临海盐田人的捕鱼古法:构筑围堰静待鱼群入“冲”。当地人称“石冲......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9
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开展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探究活动,而不是走过场,或形似而神非的所谓探究活动?我以为,科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纲举目张,抓住核心概念,设计主活动,明晰课堂教学目标。  “纲举目张”并不是三十六计中的原计,而是根据课堂实际需要新增的一......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8
《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原文为: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意思是在敌众我寡、缺乏兵备的情况下,而故意示人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在科学课堂上,“空城计”不是为了迷惑学生,而是让学生暂......
[期刊论文] 作者:曾宝俊,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 年份:2019
“上屋抽梯”属于《三十六计·并战计》中的一计,原文为:“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意思是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在科学课堂上,没有必要让学生的身体“陷之死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