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Ammar K H Ashorafa,郭庆,曾凡钦,陈敏春,,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4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IL-6)...
[会议论文] 作者:米向斌;谭国珍;尹若菲;曾凡钦;, 来源:第三届中南地区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6
目的:通过研究甲基化抑制剂氮杂胞苷对SLE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Dnmtl和细胞因子IL-4,6,10表达的影响,探讨DNA甲基化在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IL-4,6,10因子中的调控...
[期刊论文] 作者:毛越苹,曾凡钦,陈宜芳,李伯有, 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了解抗皮肤基底膜带(BMZ)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循环中的存在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0例SLE患者血清抗BMZ抗体,并分析其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7例(67%)SLE患者存在循环抗BMZ抗体,其中IgG>IgM>IgA;......
[期刊论文] 作者:汤红峰,曾凡钦,陈宜芳,李佰有, 来源: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年份:2000
目的:探讨血清DNaseI异常对SLE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68例SLE患者。结果:SLE患者血清DNaseI水平低于正常,活动期患者低于缓解期患者,伴肾损害患者低于非肾...
[期刊论文] 作者:谭国珍,李希清,曾凡钦,刘次伟, 来源:新医学 年份:1999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疾病中 T、B细胞的变化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 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3 0例 SL E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分化群...
[期刊论文] 作者:鲁长明,曾凡钦,席丽艳,谢穗生,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9
为了解广州地区病原真菌菌种的分布及院内真菌感染状况,对我院1990~1997年间收检的7296份标本的真菌培养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米向斌,谭国珍,尹若菲,曾凡钦,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7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抑制剂氮杂胞苷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DNA甲基转移酶1和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活动期SLE患者(n=15)、非活动期SLE患者(n=13)以及正常人对照(n=14)外周血T细胞,经PHA刺激1天后,分为甲基化抑制组和非抑制组进行培......
[期刊论文] 作者:郭庆,曾凡钦,陈建浩,陈惠霞,朱双,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7
目的 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其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程患者疗效的差异,以及疗效与疗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临床分组比较的开放性研究方法,选择稳定期白癜风患者360例,≥14岁及<14岁者皮损各180处,给予308nm准分子激光局部照射,每周2次共......
[期刊论文] 作者:尹若菲编译,席丽艳审校,曾凡钦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2
红斑狼疮是一系统性疾病,大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其疾病进程中会发生皮肤损害.由于红斑狼疮皮损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临床上易与多种皮肤病混淆.现就其相关性皮损的分类、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作一简介.......
[期刊论文] 作者:唐增奇,郭庆,曾凡钦,林宝珠,陈建浩,,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8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女阴硬化萎缩性苔藓的疗效。方法20%ALA霜剂外涂于病变部位然后封包,635nm氦氖激光照射,2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追踪6个月...
[期刊论文] 作者:毛越苹,齐庆,谭国珍,郭庆,曾凡钦,, 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2009
目的:比较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mdMSCs)和人胚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hdMSC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b)组织修复作用的影响,探讨异种属真皮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hsFb组织修复的可靠性.方......
[期刊论文] 作者:毛越苹,段朝晖,尹若菲,曾凡钦,林宝珠,,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年份:2006
【目的】了解常见的皮肤肿瘤组织环氧合酶-2(COX-2)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初步探讨COX-2与BCL-2在皮肤肿瘤中过表达对肿瘤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齐庆,郭庆,谭国珍,毛越苹,曾凡钦,, 来源: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年份:2009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对系统性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及相关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体外培养建立疾病组和对照组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然后,采用实时定量RT—P......
[期刊论文] 作者:徐霞,林素暇,唐增奇,陈明春,曾凡钦,, 来源: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年份:2011
目的:报告1例"面、躯干、四肢反复起丘疱疹伴发热6月"的8岁患儿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探讨本病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以求做出明确诊断.方法: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EB......
[期刊论文] 作者:曾凡钦,尹若菲,谭国珍,郭庆,许德清, 来源:Chinese Medical Journal 年份:2004
Background Skin lesions are common manifestation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It is still unknown what the definite pathogenesis of skin involvement...
[期刊论文] 作者:穆剑,曾凡钦,梁晓文,陈明春,甘丽珍, 来源:新医学 年份:199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眼压变化,眼压与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病程、年龄的相关性。方法:运用Schiotz眼压计检测50例SLE患者的眼压,分别与正常人及用激素治疗的非SLE病患者各50例的眼压......
[期刊论文] 作者:曾凡钦,陈宜芳,李伯有,林宝珠,许德清,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8
目的 研究血清DNA酶(DNase)浓度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于国内首次用单和酶扩散法检测了63例SLE患者结果 患者血清中DNase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SLE伴肾损害患者低于非肾损害患者.血清DNase的浓度下降......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宜芳,陈明春,李伯有,曾凡钦,许德清, 来源:广东医学 年份:1999
目的 了解SLE患者血清DNA、DNase 及抗DNA 抗体的水平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抗DNA,单相酶扩散法测定DNase,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抗DNA抗体。......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宜芳,曾凡钦,许德清,李伯有,林宝珠, 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年份:1999
目的 建立 D Nase 检测的方法,并探讨血清 D Nase 浓度异常在 S L E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于国内首次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了63 例 S L E 患者。结果  S L E 患者血清中 D Nase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军民,曾凡钦,陈宜芳,林宝珠,刘次伟, 来源: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年份:1998
为了评价国产疗老舒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进口的同类产品疗霉舒霜进行比较。从1998年4月到1998年8月我们对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