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黑龙江图书馆 年份:1991
本文就范并思同志所提的“发展图书馆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主要认为:(1)发展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它并不是与理论图书馆学和应用图书馆学相并...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黑龙江图书馆 年份:1991
拜读史谨行同志的《试论书刊划界的理论和实践》(见《黑龙江图书馆》1991年1期,以下简称“史文”)有所启发。但通观“史文”,似将期刊=连续出版物,并以此为标准进行书刊划界,...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馆论坛 年份:2006
按照文献著录的客观性、规范性、逻辑性基本原理,探讨CNMARC“责任说明”著录的扩展与深化。...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2002
文章以典型案例形式论述了逐步完善书目数据(包括编目与标引)的原则与形式,并且就书目数据的整合优势进行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大学图书馆学报 年份:2000
根据中文学术会议录自身特点与机读目录的原理、功能及一些文献著录规则 ,探讨了如何更好地针对不同情况的会议录进行规范性著录。...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江苏图书馆学报 年份:1999
论文通过分析检索语言的特点,划分检索语言的类型,澄清了揭示文献主题的语词型检索语言的主题词及叙词等概念,并且对现存在种种主题不规范现象进行了剖析,提出改进意见。...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与情报 年份:2005
文章从参考文献的作用、类型与形式多样性等多视角阐述,并对某些对待参考文献的观点与做法提出商榷意见,认为参考文献的规范运用与否,不仅可以反映作者、刊物,以至学术界对待...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一、对科普的认识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科普作品则是它的物化形式。科普作品既反映了科普作家的个人的知识素养、表达能力,也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我们纵看历史,人...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福建图书馆学刊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馆学研究 年份:2000
书目数据是文献管理的有效形式 ,但由于现行三种主要书目——图书馆目录、书商目录和在版目录的组织管理与运作方式的束缚 ,造成极大浪费 ,投入与产出严重倒挂 ,使书目数据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馆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章探讨了《中图法》“哲学、宗教”大类中某些固有或修订过的类目,在涉及时间、空间复分类目的类名、类号、复分规定等方面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严谨,复分类号设置随意、不......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馆 年份:2002
文章探讨了文献检索语言的多样性是由于人们强调具体种类的属性不同的造成的,同时还论述了文献检索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迁....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馆 年份:1998
主要根据作者群和文献分布嬗变的统计分析,反映了本世纪我国图书馆学形成与发展状况...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馆 年份:1997
文章论述了文献数据库的有关情况,指出了国内文献数据库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数据库的有益建议更多还原...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馆 年份:1994
清末以来,我国共发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文章三千余篇,其中1950年以后所发表的占近80%。在类目设置方面,《人大法》、《中图法》、《科图法》都有自己的贡献,认识有深化,在名词方面沿用图......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馆 年份:2000
本文从文献编目的变迁及编目理论的作用入手 ,着重论述了文献编目的原理、编目语言的作用、文献编目的基本原则等一些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馆 年份:1998
本文对如何从类目设置、类名与注释、类目数量等方面实行类目控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图书情报工作 年份:2002
认为书目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除订正及完善著录信息外,还应当重视规范检索体系内容,这是提高查全相关文献功能的重要措施;并且着重探讨规范人物名称、书名、主题词等方面的问...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人与生物圈 年份:2012
我国历史上曾栖息有多种野生鳄类,“鳄”之称谓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而更早使用且较稳定地称呼扬子鳄的字则是“鼍”。这个字在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与拓片及拓片......
[期刊论文] 作者:文榕生,, 来源:人与生物圈 年份:2014
虎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于1758年正式命名的,别称有“老虎”“大虫”“白额侯”“扁担花”“李耳”“於菟”“大猫”“兽君”等颇多。虎是亚洲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其虽为大型猛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