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4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7
(一)接受主体结构在文学领域当然是指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一种多层面的有机复合体,它与一般文本结构有着相对应的构成模式。假若将文本结构大致分为声音一意义、语象系列和整体意蕴三个层面,那么,接受主体结构也可相应地分为语句思维、二度造......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9
我曾有这么一个念头:到下世纪中叶,当我的子孙欢庆共和国百岁华诞时,他们会怎么估价我们新时期十年的文学呢?他们会象我们重视“五四”文学革命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那样,也认为新时期文学是堪与“五四”相媲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二高峰吗?诚然,当今......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6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矩,即规范。文学想象对素材的分解与组合也是如此:一方面,想象不屑拘泥于素材原型,相反,素材碎片愈繁富,可供想象搞艺术的排列与组合的自由天地也就愈广阔,这是一门蕴涵着无穷创造可能性的“艺术代数学”,真可谓“随心所欲”;另一方面,从......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6
文学想象是环绕着艺术造型而转的。我们分析想象操作对象(素材)的心理可塑性,是为了说明造型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探讨想象操作规范是为了洞幽作家的审美趣味与造型组合法则的关系;现在要问: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想象对素材进行分解与聚合,文学想象的原动力是什么?歌......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9
《胡风对文艺问题的意见》无疑是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史上值得重估的文献之一。重估历史文献的最好办好,是把它放到相应的历史条件下去作新的审理。胡风意见书发表于1955年。当时中国文坛究竟发生了什么?简言之,就是:变化了的时代背景使以政治实用功能为内核的延安......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5
【正】 注重形式探索的艺术家。老被一顶“唯美主义”或“形式主义”帽子压得抬不起头。流行的文学史也很少尊重他们应享的地位。这不公正。很难设想,连绵千年的中国诗史若没...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4
一个名字,美国学者的名字,近年被大陆一群学子炒得火热.他便是以“后现代”著称的文化理论家弗·杰姆逊.我曾担心,杰姆逊的文字是否也像他的中国追随者那般焦灼,近乎急就章?然而,找来一读,印象不错,除有创意外,他还有一个理论家应具备的慎重.......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4
在王学整体研究方面,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的思路,恰同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相背:周氏是高扬王氏美学为“体系”,叶氏则力图证明王氏无体系可言....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9
蔡仲德将冯友兰先生的生命历程分为"实现自我"、"失落自我"和"回归自我"三个时段,这是对冯先生心灵解读的结果,也是我们认识冯先生的必要起点。这里的"自我"其实是冯先生的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一) 王氏无愧为20世纪中国学术巨子,他以其短暂之生涯(1877—1927),涉足哲学、美学、戏曲史、训诂、古代地理诸学科,且皆有举世瞩目之建树,用陈寅恪的说法,“皆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而在其累累硕果中,数美学成就最大,但其人本—艺术美学建......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围绕“顾彬论鲁迅”这一案例,可以考辨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一书,在把“现代性”理论转型为百年中国文学研究方法时的学术得失。所谓“得”,是指顾《史》能将“现代性”原型,经“中国现代性”这一中介,推导出政论化的“对中国的执迷”,且将其视作“中国文学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正】 同志,当你在领略黄山松峰的峻险奇伟,或在赞赏一朵春天的小花时,你可曾想过:大自然为什么会显得这么美?自然美是怎么构成的?自然美的构成基础是什么?本文就想对这些问...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6
传达,对作家而言其实又是自述。在苏珊·朗格看来,传达不外乎是赋予心灵图景以形式,即给意象以名称,用形容词来表明它的性状或特征。这是对的。但从实证性的艺术心理分析角度来看,这一概述又未免......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本文着意为王元化这位感动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的人物,勾勒一学案整体框架,来综论该学案所涉的八个方面.这八方面依次为:1.王元化研究含思想史与学术史两个维度;2.王元化60年代...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1999
人云"知父莫如女",我说"知翁莫如婿"。蔡仲德作为冯友兰之婿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为蔡在冯学研究领域比宗璞多一份沉静或知性,更重要的缘由,还因为蔡是第一个将冯先生的生命历...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7
【正】 每个作家无不以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当然不会相信它是短命的。但在文学史上真正享有不朽生命的传世之作又极少。显然,这个“文学生命”并非是指文本意义上的那种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00
先生,此谒书写了二万五千字,才写到共和国前夜(先生的前半生:1914—1948),是否有点嫌烦?这倒未必尽是后辈文笔拖沓所致,实是因为先生博大而幽邃,那是一脉云雾缠绕的大山,平素藏得很......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9
上篇读陈丹燕小说,读什么?答曰:诗性质感。早有人言,陈丹燕能从人家写不出什么东西的地方写出味道来此“味道”大概就是诗性质感。所谓诗性质感,拟指叙事艺术之一种。当有人在挥洒......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