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治洮,,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64
早在1945年,黄汲清把我国一些长条状的前震旦系基底广泛出露的地带称作地轴。他最初认为地轴属稳定区。同时,他在该书中还提到“陇西地块”可能与秦岭地轴相连。解放后,随着...
[期刊论文] 作者:任纪舜,邓平,肖藜薇,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4
论述了黄汲清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之作和经典著作 ,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已为实践所证实 ,并为国内外地质界所认同。...黄汲清的学术思想是民主的、开放的 ,与时俱进的。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 ,他...
[期刊论文] 作者:况军, 贾希玉, 俞正国, 杨雁至,,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1989
本世纪初,著名学者袁复礼和黄汲清先生亦亲临此地进行油气及煤资源调查。该区1937年...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春昱, 王荃, 张之孟, 刘雪亚,,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年份:1980
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
[期刊论文] 作者:况军,贾希玉,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1989
本世纪初,著名学者袁复礼和黄汲清先生亦亲临此地进行油气及煤资源调查。该区1937年...
[期刊论文] 作者:张之一,, 来源: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82
燕山西部地区(北京以西的燕山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黄汲清、1945、1962、1980)的北部边缘。在中生代期间,由于太平洋岩石圈板块向欧亚大陆岩石圈板块俯冲及相互作用的结...
[期刊论文] 作者:张文,杜芳, 来源:黑龙江国土资源 年份:2010
安铁河铁矿位于塔河县盘古河上游,大地构造位置按黄汲清的划分,位于萨彦一额尔古纳地槽褶皱区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的接合部位。按黑龙江省地质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南缘与大...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89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以下简称“系列图”)评审会于1989年8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评审的著名专家有黄汲清、程裕祺、叶连俊、孙殿卿、王鸿祯、傅承义、张...
[期刊论文] 作者:蔡乾忠,, 来源:地球 年份:1983
1982年2月国家计委、能委在京联合召开了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座谈会,到会的地学界著名专家黄汲清、张文佑、关士聪等着重提到了我国有较好的煤成气赋存地质条件,并指出了勘探...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云山,陈基娘,, 来源:青藏高原地质文集 年份:1984
在1955年黄汲清就指出柴达木盆地的基底是“硬化了的加里东褶皱带”;1956年张文佑认为:“柴达木基底是由太古代结...
[期刊论文] 作者:史美良,,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64
例如,黄汲清称为“阿拉善三角地”(1945)、“阿...
[期刊论文] 作者:边兆祥,贾疏源, 来源:四川地质学报 年份:1980
嗣后,随着地质工作的进展,龙门山一带的地质情况,逐步有了广泛的了解,1945年黄汲清概括其...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79
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黄汲清、尹赞勋、张文佑、孙殿卿、陈国达、马杏垣、张伯声、李春昱、郭令智、王...
[期刊论文] 作者:В.Н.费多尔丘克,李永賢,馮启德,, 来源:地质与勘探 年份:1959
所述之呈北北东向带状产出的矿体,其区域构造为江南古陆的边緣部分(据黄汲清)。由于矿区內岩石几乎呈水...
[会议论文] 作者:张立生,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16届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本文在介绍李四光和黄汲清两位地质学家关于东部找油的论述的基础之上详细介绍了谢家荣教授关于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的论述以及石油党组作出"战略重点东移"决定的时间顺序....
[期刊论文] 作者:石宝珩,徐旺,张清,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2001
一则:黄汲清先生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石油普查方面的卓越工作为大...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继亮, 王宗起,,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2018
1945年2月,黄汲清先生在重庆用英文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大地构造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元》,这是中国人自己人写的自己祖国的大地构造著作,代表了中国大地构造学的起源。...
[期刊论文] 作者:陈毓川,, 来源:矿床地质 年份:1994
前言本专集的出版是为了庆贺我国地质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黄汲清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年暨90寿辰。专集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他的学术思想在地质科学的众...
[期刊论文] 作者:姜春发,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4
黄汲清于1966年提出的“手风琴式运动”,在地质界逐步流行并形成开合理念。到20世纪80年代,经四个研究群体的共同努力创建了“开合构造”。从“手风琴式运动”的提出到“开合...
[期刊论文] 作者:贾承造,何登发,陆洁民,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份:2004
黄汲清先生于1945年提出用喜马拉雅运动表示中国境内新生代的造山运动.这一概念为地球科学家普遍接受,但在构造运动分期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在对前人的基本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