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声称"‘六经’皆孔子之作,百家皆孔子之学"的康有为具有儒家情结,这使他对孔子后学的推崇与对孔子思想的阐发一样以儒家为主体,也注定了对孟子、荀子的关注和推崇。尽管如此,...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理论探讨 年份:2014
作为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深谙康有为的哲学。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梁启超专门辟"康南海之哲学"一章,对康有为的哲学思想予以介绍和诠释。问题的关键是,梁启超不仅是康有为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理论探索 年份:2011
在中国近代,社会有机体论曾经被严复、梁启超等人作为论证自由的重要工具。根据社会有机体论,个人是构成国家的细胞,国家的盛衰取决于其构成细胞———国民素质的优劣。据此,...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理论探索 年份:2013
康有为、梁启超共同领导了戊戌变法,成为维新派的领袖。两人对于救亡图存的设计沿着全球规划与中国策略两条不同的路径展开,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差异乃至对立。康有为推崇平等,...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理论探索 年份:2014
康有为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将老子纳入研究视野,并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三点界定:第一,在立言宗旨上,老子主张不仁、能忍,与以仁为宗旨的孔子思想截然相反。...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戊戌政变之前,康有为的学术重心是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对墨子的身份归属和定位便在其中。康有为关注墨子是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名义下进行的,根本目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6
早在梁启超、章炳麟之前,康有为就开始了国学研究,人物研究在其国学研究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康有为的人物研究围绕着立孔教为国教的宗旨展开,热衷于以孔教为标准,对包括先秦...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0
对宋明理学的关注和研究是康有为早期学术中心之一,万木草堂时期的他多次讲授宋明理学。康有为视界中的宋明理学理论来源复杂,思想构成多元,是孔学、佛学、老学和墨学等多种...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3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当下方兴未艾的国学热是近代国学的延续。在当下的国学热潮中,争议之声不绝于耳,就连国学本身从定义、性质到内容、学科归属等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是...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康有为早年尊崇朱熹,后来转向陆王。他认为,陆九渊传孟子之学,作为孟子心学的传承人,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并对陆九渊心学的内容、陆学与宋学的关系、陆九渊及陆学在宋学...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近代是西学东渐的时代,也是第一次全面梳理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对中国本土文化予以整合的时代。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上,康有为、梁启超的观点相去甚远:在对诸子百家关系的认定...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韩非纳入视野。就身份归属而言,康有为有时将韩非视为老子后学,有时又将韩非归为法家。韩非在康有为视界中这两种看似矛盾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在对孔学与西学关系的认定中,康有为始终强调二者之间的相合、相通:第一,在宣传西学时,将之与孔子的思想相提并论;第二,在对孔学与西学相合的论证中,康有为提及了颜回、子思...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0
康有为在呼吁立孔教为国教的过程中对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十分推崇,并对其加以发挥。这使孟子的思想与孔子一样成为孔教的基本内容。康有为对孟子思想予以吸收和发挥的过程,也是...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2
在康有为那里,教与学相混,孔子之学、孔子之教、孔学、孔教异名而同实;严复强调教与学各不相涉,始终侧重对教与学进行区分。这使康有为、严复所讲的教呈现出宽窄之分。康有为...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5
梁启超是最早对康有为的思想予以介绍和阐发的近代思想家,而他介绍得最早且最多的无疑是康有为的宗教思想。除了"述康南海之言"的《论支那宗教改革》之外,宗教思想也是《南海...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8
孔子在近代不仅是关注的热点,而且成为争议的焦点。近代哲学家从各自的政治立场、价值旨趣出发审视、解读孔子,致使孔子拥有了四种不同的身份定位。近代哲学家对孔子的身份定...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7
治国平天下的热望使诸子百家不厌其烦地讲述着历史、展望着未来,由此汇聚成先泰历史哲学的主要内容。基于不同的立言宗旨和价值取向,与其他领域的情形一样,先泰各家的历史哲学聚......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14
戊戌政变之前,康有为的学术重心是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对墨子的身份归属和定位便在其中。在他的视界中,墨子拥有三种身份,一是孔子三传弟子,二是先学孔子后叛孔子...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1
在康有为那里,孔子之所以成为教主与孔子的思想密不可分。正是在孔子之道具体内容的展示中,康有为完成了对孔子何以成为中国教主的论证:第一,孔子之道包括天道与人道两部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