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福旭, 董作仁, 刘泽林, 潘岐, 罗建民, 张学军, 郝,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4
最近,克隆了一种新的选择性定位于线粒体的神经酰胺酶,提示线粒体存在着神经酰胺代谢途径,可能对线粒体的功能,特别对凋亡产生影响.本研究将线粒体神经酰胺酶基因转染到K562...
[期刊论文] 作者:杨琳,张敬宇,潘崚,林风茹,董作仁,徐世荣, 来源:临床荟萃 年份:2005
患者,女性,27岁.主因间断性皮肤瘀点、瘀斑2年余,加重伴黑便10天,于2004年2月8日入院.两年前无诱因出现皮肤瘀点、瘀斑,伴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量增多.当时检查血象:白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赵智刚,董作仁,王福旭,郭晓楠,张学军,刘林娜,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2
目的:探讨TOPOⅡ基因表达与AL的预后及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61例AL患者TOPOⅡα、TOPOⅡβ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同时用流式细胞仪(FM...
[期刊论文] 作者:王福旭,张颜,赵冰,潘崚,张学军,罗建民,董作仁,,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9
已有研究证实,B细胞淋巴瘤病人自身免疫球蛋白独特型可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用于独特型疫苗。为探究带有细胞因子的融合型独特型肿瘤疫苗是否会提高免疫效果,制备小鼠B细胞型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王福旭,董作仁,郭晓玲,杜行严,郭晓楠,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 (AL)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与 AL 预后、分型及多药耐药 (m dr- 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用 TRAP法和 RT- PCR法分别测定 44例 AL 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和 md...
[期刊论文] 作者:董作仁,潘崚,刘润生,郭晓楠,张学军,董文革(审校者),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6
为观察威猛(Vm-26)的疗效,报告了19例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和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患者,治疗方案为Vm-26 A(威猛、阿糖胞苷)和Vm-26 Am(威猛、胺吖啶)。结果10例(50%)患者获完全缓解,6例(30%)部分缓解。Vm-26 A和Vm-26 Am方案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80%和45%......
[期刊论文] 作者:杨琳,董作仁,温树鹏,潘崚,张学军,罗建民,徐世荣,,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6
为了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相互关系及二者在AML中的意义,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ML患者与正常人骨髓单个...
[期刊论文] 作者:成志勇,潘崚,杨琳,薛芳,杨敬慈,姚丽,董作仁,, 来源: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200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及受体酪氨酸激酶(Angs及Tie-2)与髓系白血病的关系,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8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0例慢性髓系......
[期刊论文] 作者:王福旭,赵冰,程云会,潘崚,罗建民,张学军,董作仁,,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6
本研究目的在于克隆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膜免疫球蛋白(Ig)的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3)的基因融合,构建融合基因scFv-MCP-3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潘崚,王福旭,董作仁,刘泽林,姚丽,杜行严, 来源:中国免疫学杂志 年份:2005
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TWH)对异基因HSCT中aGVH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并研究雷公藤甲素对移植物抗肿瘤(GVT)作用的影响和对移植物植入的影响.方法:(1)以B6为供者,致死性照射的C...
[期刊论文] 作者:董作仁,潘崚,徐世荣,张瑞欣,顾素琴,姚尔固,, 来源:山西白血病 年份:1992
目前全反式维甲酸(RA)已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有效药物之一,并广为应用。自1988年以来,我院血研室采用以RA为主的联合分化诱导方案治疗28例APL,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董作仁,姚尔固,郭辉,孟宪芝,赵彦楠,石玉珍,, 来源:武汉医学杂志 年份:198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累及包括造血系统在内的全身各个脏器组织。本文通过200例SLE的临床分析和部分病例随访,重点讨论SLE与血小板减少的有关问题。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
[期刊论文] 作者:刘凤珍,罗建民,姚尔固,董作仁,潘崚,楚恒群,, 来源:河北医药 年份:1993
随着新的化疗药物不断出现,特别是各种大剂量化疗方案的应用,使急性白血病的预后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强化疗常诱发患者的严重呕吐反应,使用一般止吐剂常难以奏效,明显降低...
[期刊论文] 作者:黄月华,王艳,郭晓玲,崔桂荣,魏雅,潘崚,董作仁, 来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2008
患者女,72岁,因白细胞持续增高于200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Ⅰ期,口服苯丁酸氮芥(瘤可宁)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郭晓楠,徐世荣,董作仁,任金海,林凤茹,姚尔固,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99
WT1基因是从Wilms瘤细胞的染色体11p13位点分离出来的肿瘤基因,但其在白血病的发生及发展中也起一定作用。虽然许多学者研究了WT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但多数是关于WT1基因在白血病发病意义上的研究。关于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治疗反应方面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
[期刊论文] 作者:房世荣,范慧,魏素珍,姚尔固,徐世荣,董作仁,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87
白血病44例,其中ALL细胞LDH活力为正常的3.6倍,M1、M2、M3、MG以及CLL和CML为正常的1.6~2.3倍,M4、M5无改交。 50%的ALL白血病细胞LDH同工酶谱以LDH1和LDH2为主,44.4%的ANLL以LDH3和LDH4为主。两组中呈正常酶谱的病例分别为21%和18.5%。酶谱的多样性可能与病期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世荣,姚尔固,董作仁,雷建章,刘贵生,张玉英,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87
[期刊论文] 作者:董作仁,姚尔固,郭辉,赵俊栓,李向印,张玉英,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8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二例...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世荣,姚尔固,董作仁,雷建章,刘贵生,张玉英,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85
本文应用冷冻复型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3名正常人血小板,对血小板细胞膜结构、细胞器及管道系统的形态学特点及其功能的认识进行了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罗建民,刘泽林,郝洪岭,王福旭,董作仁,大野竜三,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评价SHIP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了 4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5 0名正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