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3
境遇伦理的核心是反对抽象地谈论善和恶,而强调具体"境遇"即经验和事实的意义和作用,要求在具体环境和条件下来进行道德评价和认知,因此它强调伦理规范的相对性,强调入的主动...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88
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孟子的性善说看成先验的主观唯心主义,似乎在孟子那儿,人的品德、人的价值都是先天预成的;其实不然,孟子所时时着意强调的是后天的人为,是人的命运决定于人自己的努力,换句话说,孟子性善说的主题是欲突出非决定论、非天命论的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是要在......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德教”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和特点.它显示了中国文化崇尚“德治”与“仁政”的特殊禀赋,也使古代乡村治理呈现出鲜明的“以礼训人”的特点。“德教”传播了仁爱思......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中国古代的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场所,既有知识性的学习,但更重德性的培养。这体现在书院的根本追求、书院的院规、讲学特点、注重身教、敬重先贤等种种特性上。书院堪称是古代士...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历史上书院是“讲学遁迹著书之所”,但更是士子们磨练德性的精神家园;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其强烈的道德诉求,淡泊明志、修身养性、砥砺品节,是书院教育的宗旨所在。围绕这一点......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6
王夫之学贯古今,思通过去、现在与未来。他对历史上种种神秘史学主张的尖锐批判,对“理势相契”论和“相天遣命”说的深刻阐述,展现了他的史学思想推倒一切的革命精神和破除迷信......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中国传统文化对"忍"颇为推崇,主要原因一是政治制度的高压,二是古代农耕社会生存的艰难,三是"物壮则老"的形上思考."忍"对古代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现代人仍可从传统的"...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学海 年份:2003
中国古代以道德立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而这一切与原始儒家的学术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原始儒家伦理的人文精神、实践精神、能动精神、境界精神、仁爱精神与唯物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受古代德治理念以及伦理型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教育固然重视传道授业解惑,重视知识的传承和传播,但更为强调教育的目的旨在修身和立德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由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呈......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慈善的要旨是对他人的关爱与帮助。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象征。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慈善传统,慈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6
中国古代教育发达,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和环节,古代家训尤为兴盛,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家训文化。其特点鲜明:中国古代家训特别讲究家教尚早,讲究严厉和慈爱的平衡,讲究父亲的首要责......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触石穿林惯作狂”。文章阐述了郑板桥的新奇思想特征,并就其表现、基义和一定的社会意义作了论析。文章还力求将郑氏思想特征置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结合其诗、书、画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学海 年份:2007
中国文化以伦理见长,古代“三不朽”中,首重“立德”。千百年来,层累厚积,形成了广博深厚的美德传统,成为我们今天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这里选取诚信、修身、重耻、慈善...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科学与无神论 年份:2005
在如今这个民主而多元的时代,人们的主张和观念也跟着丰富多彩,甚至陆离光怪起来.比如说吧,在如何选房、购房上,有人明摆着现成专家的论说不信,却偏偏信奉“风水”瞽说.笔者...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2
“忍”是传统道德中的重要内容 ,在古代社会 ,忍德也甚为流行 ;其间虽然含有逆来顺受等负面性 ,但其正面意义也是很突出的 :如吃苦耐劳、宽容谦让、屈而后伸、明智豁达等等。...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6
历史上孟子一直被误解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其实,孟子的思想是非常注重实际的,尤其是他的伦理主张,更强调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生存环境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孟子认为贴近日常生...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2021
阳明奏设崇义县的本质是倡导一种柔性的治理,推崇仁爱为务的德治,重视乡约的规束,注重动情喻理的感化。无论是剿匪还是安民,阳明的施政核心是从实际出发、从民情出发。阳明的...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学海 年份:2000
儒家向以仁学而著称 ,其基义则是追求人性的升华 ,亦即“内在的超越” ,其核心则是寻求与确证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儒家成人论即是这一超越的具体道德表扬。儒家扬弃了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2021
阳明奏设崇义县的本质是倡导一种柔性的治理,推崇仁爱为务的德治,重视乡约的规束,注重动情喻理的感化.无论是剿匪还是安民,阳明的施政核心是从实际出发、从民情出发.阳明的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