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雪虎,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童庆炳先生谈到自己长期理论研究的心得体会时曾说:“在许多人眼里,新旧两种理论,泾渭分明,势不两立,要前者就不要后者,要后者就不能要前者。或者说,熊掌与鱼,二者不可兼得。...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作家的人格力量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童庆炳马克思曾说过: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作家同普通人一样,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他是一个社会的人。由于每个人的出身和生活...
[期刊论文] 作者:谭好哲,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7
为了了解和把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六月上旬,笔者拜访了郑州大学的鲁枢元、北京大学的金开诚和北京师大的童庆炳三位教授。这里仅将三位教授对一些问题的...
[期刊论文] 作者:赵勇,,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种呼吁",其中"审美中心论"既是文化诗学之根,也是其所有诗学活动中的第一存在。"审美中心论"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是"...
[期刊论文] 作者:徐可超,,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流行的国家级优秀教材,在一定程度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以往一段时期文艺学学科建设的状况。该教材中出现了种种漏洞和纰缪,显然...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1998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对话与整合○童庆炳中国文学理论工作者之多,可能占世界第一位。因为与外国的高校同类的系科不同,中国高校的中文系都要开一门乃至数门文学理论课程,这些课程都...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黄春燕,,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5
1955年8月,一个从福建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在经历了十天的行程后、带着兴奋与惶恐,跨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他如春蚕一般,在这里食桑、吐丝,织就了美丽的彩锦。他,就是为中国教......
[期刊论文] 作者:韩玲,,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在中国文学理论建设中贡献突出,影响巨大。但其中存在的逻辑混乱、文理不顺等问题,也折射出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中追求内容标新立异、忽视话语理论品...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子林,,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4
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美学家和批评家,童庆炳之于中国文艺学、美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本文侧重研讨其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以管窥一二。在现代学术建制的过程中,大...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衍柱,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童庆炳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新时期中国文艺学建设的领军人物.他的研究成果鲜明地展现出中国新时期文艺学发展的轨迹,在文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文体...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霞,, 来源: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2014
本人将《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与《文学理论》(雷·韦勒克和奥·沃伦合著)两本文学理论著作进行比较,分别从他们的建构框架、文学本质、文学接受、文学的类型和"意象"...
[期刊论文] 作者:丁宁,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5
这种语言的“情结”或者这种语言所伴随的心理过程想必是极其独特、微妙和深刻的.因而,语言绝非只关形式的蕞蕞小节,更可能是揭示文学堂奥的重大契机.童庆炳先生的新著《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使我读毕大有豁然开朗的感受...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8
中国文化艺术应喊出自己的声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前几天看一则电视台的文化艺术消息,说目前中国某电视中心正在制作的一部电视剧,要拍成“中国的《克莱莫夫妇》”。...
[期刊论文] 作者:张海涛,,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11
在后新时期出版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杨春时的《文学理论新编》、陶东风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是最具代表性的三部。它们分别建构起了审美意识形态...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王一川,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童庆炳所言为回应美国学者米勒对文学可能在全球化语境中消失的担忧而发,指出只有人类还有情感,而且文学仍然是表达情感的形式,那么,不管Internet再发达,文学都不会消失。王一川把...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王先霈,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本论文由童庆炳、王先霈两位先生在武汉 ( 2 0 0 2 .9)“文艺学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研讨会”上的主题性学术发言组合而成。文章篇幅不长 ,但却触及到了我国当前文艺学建设中值...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王行霈,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编者按:本论文由童庆炳、王先霈两位先生在武汉(2002.9)"文艺学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研讨会"上的主题性学术发言组合而成.文章篇幅不长,但却触及到了我国当前文艺学建设中值得...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邵滢,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邵:童老师,您好!您是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多年的著名专家,而且我们知道,您也一直很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对此有过深入的思考。今天我受《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委托,非常荣...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6
文学史建构的主体性问题童庆炳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不少中外文学史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同类的文学史几乎都给人以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雷同的感觉。我认为根本上是文学史研究缺少主体性意识所造成的。...
[期刊论文] 作者:童庆炳,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9
本期特刊发此文,以此纪念徐中玉先生,并纪念童庆炳教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