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秦保燕,郭增建,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3
面对复杂的前兆场,进行场、源区分,确定未来大震位置,一直是地震预报中的难点之一。文献[1]首先提出统计物理学中描述系统演化的序参量的整个历程图λ型与大震由孕震、发震和震后的前兆后效过程曲线相类似。λ型的尖锋处相应于临界点或大震发生,尖锋前为对数曲......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8
节气是我国古人的创见,它属于东方科学观点,在农时上具有重大意义。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它在灾害预测上也有价值。我们曾发现上海的龙卷风以及与我国同纬度的美国的龙卷风的发生在节气日占优势。今年以来我们对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作了检验,发现绝大多数也发生在节......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灾害学 年份:1988
在灾害物理学的方法论(一)中我们对灾害物理学的统计物理学方法论和对比方法论进行了讨论。本文继续讨论灾害物理学的共数论、界面论、日月地共性作用论、层次论和梯度论。...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灾害学 年份:1988
本文探讨了灾害物理学方法论中的统计物理学方法论和类比方法论。从灾害预报的角度出发,对远离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的9个指标进行了分析,对灾变前多种酿灾系统所表露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从对比中发现:大气,地球和太阳上的灾害有许多共性,从而对研究各种灾害的预测......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年份:2000
Earthquake activities in history are characterized by active and quiet periods. In the quiet period, the place where earthquake M_≥6 occurred means more elastic energy store and speedy energy accumula...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1
北纬35度线是地球赤道到北极这一纬度区间的黄金分割线。在中国,大地水准测量发现该线以南上升,以北下降,这与地球自转和日月引潮力所形成的地球升降交界线相一致。在中国35度线上不同段上的强震活动有准同步性,且有准60年或其倍数年的间歇期。如上一活动期以19......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2
混沌是近几十年来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它动摇了确定性预报科学的基础。于是气象学家放弃了数十天后的天气预报,地震学家在原来对地震预报的惧色上又增加了暗影。但人们在防灾方面总希望能够事先作出确定性预报,这就促使我们去研究是否有抗混(沌)的途径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2
致灾模式在天体因素参与下,地球气、水、固三圈中某些地区异常状态相互耦合(非线性耦合),并通过正反馈放大以及有利环境条件的配合最后导致严重天灾。...
[会议论文] 作者:郭增建,郭安宁,李鑫, 来源: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4
1989年在《灾害物理学》(陕西科技出版社,郭增建秦保燕)中按1975年海城大震前金县短水准异常提出了一个观点,即金县异常出现后可有两个预报方案,一个是金县附近可能有地震,一个是金县历史上震中迁移所至的地区可能有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秦保燕,郭星全, 来源:灾害学 年份:1994
本文根据组合模式原理提出了一种用小震调制比(rm)异常区出现高频次的空间异常图,进行强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方法,简称rs法。该方法在预报强震地点和时间上可望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在介绍......
[期刊论文] 作者:秦保燕,阎维彰,, 来源:灾害学 年份:1992
根据动态传播断层与同层内横向断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异层内深浅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1303年洪洞大震时北北东向震源大幅度错动对临汾北西西向活动断层的致锁作用,由此研究了1695年临汾8级大震形成的原因。最后还讨论了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中强震发生的成因......
[期刊论文] 作者:秦保燕,郭增建,张晓东,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2001
1 995年 7月 1 2日~ 1 996年 2月 3日在云南及邻近地区曾发生过 3次强震 ,形成了多次地震在短时间内接踵发生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 ,各次地震的前兆场之间的相互叠加是不可避免的 .用“层次法”对各次地震的前兆场进行了分离 ,并讨论了分离的原则 .结果表明 :(1 ......
[期刊论文] 作者:秦保燕,张元生,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2000
以组合模式为基础 ,应用“交会法”探讨了甘肃省及邻区几次中强地震前vP/vS 正负异常区的动态演化特征与主震位置的关系 ,发现主震发生在vP/vS 正负异常区的边界附近或多个异常区之间的联接地区 .认为波速比异常的成因与调整单元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的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秦保燕,李佐唐,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
基于大震前前兆起伏加剧具有普适性的特征,本文研究了1990年共和Ms7.0地震前地震频次、小震调制比、地下水中氧含量及泉水流量等异常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结果表明,各台大多数前兆异常可分出3个层次。综合分析各台前兆异常的起伏加剧现象,可以发现,该次地震前异常群体的演变过......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家超,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秦保燕,王裕仓,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4
在探讨震源系统不稳定产生的物理基础前提下,应用调制模式提出了利用小震日频次起伏加剧与外因的相关性进行强震的短临时间预报的设想,具体提出了调制小震频次起伏加剧的两个判......
[期刊论文] 作者:夏玉胜,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2
本文根据Aki等人提出的尾波理论,导出了地方震尾波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持续时间比的具体表达式: τH/τV=IH/IV(QH...
[期刊论文] 作者:温增平,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1
本文首先较为系统地回顾了终止相研究的历史、进展,对震源破裂过程产生终止震相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并详细讨论了主事件分析法以及合成包含终止相的理论图的方法。在此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秦保燕,姚兰予,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0
利用WWSSN长周期远场P波的初相、破出相和终止相研究了1976年8月16日、22日和23日松潘三次大震的震源断层面破裂错动传播的全过程,判定了发震断层面和确定了它们的震源动力学...
[期刊论文] 作者:白超英,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0
本文在“立交模式”的基础上,用三维粘弹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几个简化的地质体模型,讨论了地壳下部的蠕滑断层对浅部断层活动的影响和对浅部应力场的调整和控制过程。结果表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