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任天翔, 石耀霖,, 来源: 年份:2004
分量式钻孔应变仪通过长期的应变观测,记录相对地应力场变化信息。通过相对地应力场的记录与监测,多个频段的地应变信息不仅可以为地震记录的应变信息参考,并且可以在甚...
[期刊论文] 作者:安美建,石耀霖, 来源:第三届中国博士后地学学术大会 年份:2005
利用不同物理性质所估计的岩石圈厚度可能具有不同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大陆岩石圈等效弹性厚度往往只与岩石圈内部的某些岩层相关,因此它可能不代表一般意义上的岩石圈厚度.地...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守彪,石耀霖,, 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份:2007
利用Kriging方法将空间分布不规则的GPS观测结果插值到均匀网格节点上,通过计算每个网格单元内的地应变率,获得整个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应变率场,再采用Monte Carlo方法,应用具有误差的GPS观测数据进行独立的应变率重复计算,运用统计方法给出了应变率均值及其误......
[期刊论文] 作者:邱泽华,石耀霖, 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份:2004
为了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 ,用线弹性理论位错公式算出了各种断层的地震应变变化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归纳了一些特点 ,阐明了理论应变变化量级与其最大传递距离的关系。分析表明 :对于一定震级的地震 ,当断层出露地面、倾角为 4 5°、并且为倾滑运动时 ,一......
[期刊论文] 作者:石耀霖,曹建玲,,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0
大地震发生后,估计后续地震发展趋势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目前,学术界经常利用大地震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研讨大震对后续地震的影响,但库仑应力的计算和应用中尚有一些问题被忽视...
[会议论文] 作者:李永兵, 石耀霖,, 来源: 年份:2008
研究同位素分馏主要有两种手段,即实验室研究和理论计算研究。质谱分析设备的发展使得通过实验对同位素分馏的测定变得更准确。这些物理学科和化学学科的巨大成就使得对矿物...
[期刊论文] 作者:邱泽华,石耀霖,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04
简要论述了钻孔应变观测在人类对地壳运动的研究中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观测已经被美国、日本、秘鲁、澳大利亚、南非、冰岛、意大利等国家用于对板块运动、地震、火...
[期刊论文] 作者:石耀霖,曹建玲,,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8
大陆岩石圈的流变结构对岩石圈动力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岩石圈等效粘度的估计是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基础和重要的问题。文中对利用实验室流变实验结果估算岩石圈流变结构的......
[期刊论文] 作者:安美建,石耀霖,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96
利用动态遗传算法对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计算,并与前人常用的反演计算方法对比,认为遗传算法在P波初动 震源机制解中的应用是有很有效的。...
[期刊论文] 作者:金维浚,石耀霖,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
模拟设计了拆沉底辟模型、叠瓦俯冲纯剪切伸展模型二组共9种模型。拆沉底辟模型,第一阶段pTt轨迹在地幔热影响下都为降压增温过程,第二阶段pTt轨迹明显不同,快速折返速率下为近等温降压,从深部抬升到岩石圈底为显著的降压升温、近等温降压过程,从岩石圈底部经过地壳......
[期刊论文] 作者:邱泽华,石耀霖,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04
钻孔应变观测的标定问题有两层涵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可以认为实际标定是相对室内标定而言的.室内标定是对仪器(元件)的标定,标定结果是元件的灵敏度,即观测读数R与实际孔径相...
[会议论文] 作者:陈庆宣,石耀霖,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年份:1980
早在二十年代初期,李四光教授在研究中国和东亚各种类型构造体系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地壳表面存在着沿一定纬度分布的东西向构造带。以后又进一步讨论了它们长期发展的历史和...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守彪,石耀霖,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利用震源机制解等资料,运用伪三维遗传有限单元法反演了青藏高原 (72°-105°E ,25°-41°N)受到的边界作用、地形扩展力以及该地区底部所受的剪切作用力.对...
[期刊论文] 作者:石耀霖,王其允,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97
地壳物质重熔形成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需要在中地壳深度20多百万年前达到650℃以上的温度,但如何解释冷的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时会产生这样的高温是一个难题,单一因素的解释往往......
[期刊论文] 作者:石耀霖,朱守彪,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3
大陆岩石层流变性质是一个重要而又没有完善解决的问题 :既存在支持Moho面附近为强地幔 -流动弱地壳模式的实验和观测事实 ,也存在支持流动弱地幔 -强地壳模式的观测事实 .本文利用哈佛震源机制矩张量解及有关震源深度资料 ,对我国震源机制随深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刘杰,石耀霖,张国民,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1
基于有限元方法 ,参照细胞自动机模型 ,建立了一个地震活动演化的动力学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 ,根据边界条件和单元介质参数的分布 ,利用有限元方法确定各单元的应力增长速率 .每个单元设定初始应力和摩擦因数 ,利用破裂准则可得到单元破裂所需时间 .当单元破裂后......
[期刊论文] 作者:石耀霖,王其允,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97
由于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向北迁移,或北美板块的相对向南运动,驱动角落流使地幔热物质向板片窗上涌,造成地幔温度升高和部分熔融,本文通过二维暂态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当......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守彪,石耀霖,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4
利用震源机制解和地质调查资料,运用伪三维遗传有限单元法反演了中国川滇部分地区(96°E~104°E,22°N,30°N)受到的边界作用和该地区底部所受的剪切作用力.对反...
[期刊论文] 作者:石耀霖,朱守彪, 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份:2004
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学中的热点。利用GPS观测的速率 (或位移 )计算网格点附近小区域的应变张量和转动的欧拉极 ,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计算的欧拉极进行分类 ,由此划分出地壳活动的次级块体。最后以中国大陆GPS观测结果为例 ,将中国大陆划......
[期刊论文] 作者:石耀霖,朱守彪,, 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份:2006
目前使用相同或类似的GPS资料求应变,不同研究者给出的结果会有显著差别。为此,对用GPS位移(或速度)资料计算应变(或应变速率)的方法进行了研讨。分析后认为,应变计算可以归结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利用测点附近资料直接求微分或微分的加权平均值的直接计算法;第二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