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0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曹强,,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念孙《古韵谱》的用韵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句末韵字的入韵方式理解不同;对某些句中字是否入韵理解不同;对句末韵字和句中字是否同时押韵理解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金小春,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释“连语”今人一般是把王念孙所说的连语,跟联绵字(单纯双音节词,下同)划上等号的,即认为它们是两个音节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双音词,其中只含有一个词素,不能分拆为两个词素,因之王念孙关于连语的学说又常常被人们当作研究联绵字的经典理论来引用...“连语”一章共列举了23个连语,就王念孙的分析来说,大致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义复词一类的词。试看以下例子:...
[期刊论文] 作者:温美姬,,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王念孙(含王引之)和俞樾是有清一代著名的训诂学大家和校勘学大家。两家在校释《荀子》上,特色不同且有差异,具体表现为:一是王氏援引文献比俞氏丰富;二是王氏重实证,论证更...
[期刊论文] 作者:程蒂,,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本文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主要围绕异文...
[期刊论文] 作者:周光庆,, 来源:荆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7
学者们公认:清代训诂学大师王念孙的一部《广雅疏证》“是中国语言学走上科学道路的里程碑”(王力先生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古音学得到了空前发展的条件下,它创造性地运...
[期刊论文] 作者:廖高明, 来源:海河水利 年份:1993
我国清代著名的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1744~1833)及其子王引之(1766~1834)在训诂学上有过杰出的贡献,同为一代宗师,被并称为“高邮王氏父子”.他们不仅继承了前人在训诂学方面的...
[期刊论文] 作者:孙良明,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王念孙的“文同一例”到俞樾的“文法一律”──谈清人训估考据中的语法分析方法及其发展孙良明乾嘉学者王念孙(1744—1832)、王引之(1766一1834)父子的《读书杂志M经义述问》的直接继承与发展是...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礼;谢康,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96
中国企业家的良师益友──王念祖的《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市场》张仲礼,谢康正当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进行最佳经营战略的选择,迫切需要国际化经营的经验的时候,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孙述庆总编辑策划和主编、...美籍华裔王念祖教授撰写的《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市......
[期刊论文] 作者:彭晓艳,,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12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及其子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共四种,再加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世称“段王之学”。段王是有清一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
[期刊论文] 作者:宋铁全,,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治段玉裁《说文注》,不妄立异,亦未敢苟同,是每得《说文》精奥之所在。然王氏之说固非完璧,千虑一失,失误在所不免。是于王氏诸书中寻析明言段说之非...
[期刊论文] 作者:李恒光,, 来源:唐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清儒在小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文字、音韵、训诂各方面都产生了卓绝千古的学者,其中高邮王念孙父子在训诂学上的成就更是凌跨古人,独步当世。《广雅疏证》作为王氏父手杰出的...
[期刊论文] 作者:彭慧,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12
出于这种认识,我国古代语言学家很早便开始将名字的分析引入词义的疏解中,清代学者王念孙是我国传统训诂学的集...
[期刊论文] 作者:刘净云,, 来源:青少年日记 年份:2010
在大山脚下、汾河源头的山西省宁武县,有一位身残志坚、治学有方、深受宁武人民信赖的好校长,他就是山西省十大残疾人自强模范、宁武县高级中学校长王念祖。At the foot of...
[学位论文] 作者:张晓娜,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本文以王念孙《广雅疏证》中的全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查分析其中蕴含的义素观念,认为《广雅疏证》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义素理论,但已有初步的义素观念,这些观念及其实践对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胡继明,,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05
王念孙《广雅疏证》研究同源词的方法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其研究同源词的方法众多,并非只有“一声之转”;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模式与外国语言同源词的研究模式是不能等同的。...
[期刊论文] 作者:于佳敏, 曹书杰,,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学领域造诣颇深,训诂学成就更为显著。他们父子二人将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训诂学、校勘学等方法融会贯通,且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其训...
[期刊论文] 作者:华学诚,徐妍雁,,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15
王念孙对《方言》有精深的研究,但成果未有完整专著传世。刘君惠最早指出辑录王氏《方言》遗说的重要性,并创立了"有述有作"的体例。王氏《方言》遗说散见于其父子各种存世著...
[学位论文] 作者:楊洋,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9
王念孫的《讀書雜志》寫成於清代樸學大興時期,代表了乾嘉學派當時最高學術成就水平。其中《讀〈文選〉雜志》全文115條,收入《讀書雜志》餘編,所占篇幅雖小,然亦極具校勘、訓詁的學術價值。...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学斌,,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2010
王念孙、陈奂、丁世涵、戴望三代学人,秉持乾嘉考据学之方法,致力于《管子》校雠事业,为后世的管子研究提供了扎实可信的文献...
[期刊论文] 作者:刘精盛 陈卫南,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08
《读书杂志》,有清一代的训诂学代表人物王念孙撰,是其继《广雅疏证》之后问世的又一部成为后世经典的训诂专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