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史飞翔,,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16
国学大师季羡林幽默豁达、兴味盎然,一派乐天知命、风光月霁的样子,时常演绎出一些让人捧腹的趣事。生活趣事2007年9月,季羡林从医院回到位于北大朗润园十三公寓一楼的寓所。...
[期刊论文] 作者:国语,,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9
1991年,痴迷国学的李浬从家乡四川出发,去拜访大师季羡林。那天,当李浬寻到季羡林的家门前时,时间已十一点多了。因为激动而心脏狂跳的他真想冲过去敲开季老的门,但是他最终...
[期刊论文] 作者:张雨, 来源:做人与处世 年份:2014
20世纪50年代,季羡林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一天, 一个学生向他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季羡林一下子犯了难,学生要借的这本书是极其珍贵的孤本古籍,如果在翻阅的时候稍有污损,将是不小的损失。...但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季羡林又不忍拒绝,便对他说:“你过一个星期后再来取。”  一个星期后,学生如约来到季羡林的办公室。...当他接过季羡林递过来的书时,感到非常意外,这根本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叠达几百页的装订得整整齐齐...
[期刊论文] 作者:肖德安, 来源:老来乐 年份:2008
读了国学大师季羡林《阅世新语》一书,方知季羡林将陶渊明《神释》诗的最后四句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季羡林坚信,“万物方生方死”,是至理名言。...
[期刊论文] 作者:张国功,,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5
季羡林日记:留德岁月(1934-1946),季羡林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季羡林1935年8月31日离开北平,1946年5月19日返回上海,在远隔万里的德国留学10年。十年羁旅,万里投荒,198...
[期刊论文] 作者:费希尔,,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年份:2019
一rn时隔多年之后,季羡林的脑海里还会经常记起一个人.她叫伊姆加德,当时23岁,是季羡林留学德国时,校友田德望房东迈耶家的大女儿.rn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来到哥廷根大学...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传承 年份:2008
季羡林从“糖”切入探寻清楚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在哥廷根大学留学时,季羡林对“糖”字从英文、阿拉伯文、印度文、...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中行,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年份:1998
知名学者季羡林●人民教育出版社张中行季羡林先生是中外知名的学者。知名,这名确是实之宾,与有些人,舍正路而不由,也就真像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不同。可是这实,我不想说,也不能...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现代出版 年份:2017
北京大学朗润园13号楼一层的两套房屋曾是知名学者季羡林的居所,这里有他"十分喜爱"的书斋。季羡林曾写道:"这个书斋是相当大的,大小房间,加上过厅、厨房,还有封了顶的阳台,大大...
[期刊论文] 作者:秦维宪,, 来源:散文选刊 年份:2009
在一个世风浮躁、大师短缺的社会转型期,季羡林先生带着他对整个20世纪的思考、对21世纪的美好憧憬远行了。然而,季羡林先生给我们的民族、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
[期刊论文] 作者:王庆同, 来源:新闻采编 年份:2004
季羡林为一样东西不给杨澜面子。季羡林教授曾接受杨澜专访。谈到某个地方 ,杨澜提出一个命题 ,大意是 ,有些人说 ,留学生不愿意回来 ,是因为那边物...
[期刊论文] 作者:黄恺,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 年份:2016
摘 要:季羡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其散文作品可以被看作是我国文坛中的上乘之作。在笔者看来,季羡林散文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可以被看作是其作品的审美内涵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季羡林;散文;艺术特征;审美价值  季羡林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对《史记》、六朝駢文、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吸收的基础上所建理论的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是季羡林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娜, 来源:廉政瞭望 年份:2012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季羡林之子季承起诉北京大学一案,给持续多年的季羡林遗产案带来了一丝转机。但,遗产之争远未结束。  冰释前嫌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的遗产纠纷几年来从未脱离过公众的视野。  ...在与北京大学纠缠3年无果后,2012年6月,季羡林的儿子、78岁的季承委托他的私人律师卞宜民正式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市一中院)起诉北京大学,请求“依法判令被告原物返还2009年1月13...
[期刊论文] 作者:蒋慧琳,,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6
季羡林出生贫苦家庭,年幼便离家到济南跟叔父生活。叔父对这个季氏家族唯一的后继人管教甚严,送其上私塾、进学堂,读古书、修外文。少年季羡林聪颖调皮,喜欢背着叔父读一些自...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8
2008年度印度国家最高荣誉奖“莲花奖”授奖名单近日公布,全世界共有135人获奖,97岁的学者季羡林名列其中,这是中国人首次获此荣誉。季羡林在印度传统文化研究和翻译方面,取...
[期刊论文] 作者:闻一, 来源:南亚研究 年份:1999
1999年12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与江西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季羡林文集》出版暨季羡林先生米寿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勺园七号楼多功能厅洋溢着热烈喜庆的气氛,五彩缤...
[期刊论文] 作者:季羡林,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 年份:2017
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至于哪几部书对我影响最大,几十年来我一贯认为是两位大师的著作:在德国是亨利希·吕德斯,我老师的老师;在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小光, 来源:中国拍卖 年份:2012
季羡林先生于2009年7月逝世后,关于其遗产的纠纷一直未断。季羡林之子季承一直与北京大学协商,试图让北京大学方面返还季羡林先生的藏品.在协商近三年未果的情况下,终于近诸法律,...
[期刊论文] 作者:闫文, 来源:人民周刊 年份:2016
1935年,在出国热潮中,青年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在声名显赫的哥廷根大学,季羡林确定了印度学这一研究主向,并在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赶留学潮 做出国梦  季羡林生在山东,被称为“孔孟之乡”的地方。这方水土涵养了他厚重的儒家文化,也培植了他永远的“根”,在季羡林身上,这故土的根扎得特别的深。无论摇曳何方,他总...
[期刊论文] 作者:卞毓方, 来源:齐鲁周刊 年份:2020
二十年前,我着手为季羡林先生撰文,散文加传记,陆陆续续写了五本。期间,目光屡屡扫过弭菊田先生,并在心里暗暗把他俩作比较。  ...你看,两位年龄相仿,季羡林出生于1911年,弭菊田出生于1914年,同代;求学的第一站俱为济南,次站俱为北平;且是姻亲,季羡林的堂妹季惠林,嫁给了弭菊田。  人生漫长,可关键处只有几步。...2001年,季羡林先生留影。弭菊田先生与女儿弭金冬。第一步,童年  老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