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陆化杰[1]陈新军[2]刘必林[2], 来源: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0
  根据2007年1~6月和2008年1~5月我国鱿钓船在智利外海调查期间采集的茎柔鱼耳石样本,测量了503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348枚,雄性155枚),结合耳石日轮,对其耳石生长特性进...
[期刊论文] 作者:韩霈武,王岩,方舟,刘必林,陈新军,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21
【目的】综述硬组织微化学技术研究头足类洄游分布的现状和趋势。【方法】通过微化学技术研究头足类硬组织中所包含的重要信息,重点分析头足类的耳石、角质颚、眼睛晶体和内壳等硬组织在其洄游分布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头足类的硬组织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
[期刊论文] 作者:易倩,陈新军,余为,刘必林,李建华,方舟,,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14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短生命周期物种,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其资源大小和分布受不同时空尺度的气候变化影响。根据我国鱿钓船生产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取的环境资料,...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柳青青,储莫闲,刘必林,孔祥洪, 来源: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2021
近年来,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因其识别结果准确、快速,而不断被用于生物判别邻域.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实现动量自适应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对西北印度洋、中东太平洋和南海3个海区的鸢乌贼角质颚及其胴长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显示,训练成......
[期刊论文] 作者:陈新军, 钱卫国, 刘必林, 陆化杰, 方舟, 李纲,,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04
大洋性鱿鱼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始于1989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远洋鱿钓渔业已经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规模和...
[期刊论文] 作者:曹杰,陈新军,刘必林,田思泉,钱卫国,,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10
近几十年随着传统渔业资源量的下降,短生命周期的鱿鱼类产量出现持续增加,并已成为重要的渔获对象。由于鱿鱼类为短生命周期鱼类,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这一特点使得传统基于种...
[期刊论文] 作者:蒋瑞, 刘必林, 张虎, 张健, 倪震宇,, 来源:水产学报 年份:2019
观察了采集于江苏南通近海的69只中国明对虾的眼柄微结构,分析了其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结果显示,眼柄由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4个部分组成。眼柄内存在明显的生长宽带...
[期刊论文] 作者:徐冰,陈新军,田思泉,钱卫国,刘必林,, 来源:水产学报 年份:2012
研究大范围环境变化对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对指导渔业科学生产、掌握资源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5—2009年我国鱿钓船鱿钓生产数据,结合表温(SST)、0~200 m垂直水温(15...
[期刊论文] 作者:陈新军,曹杰,田思泉,刘必林,钱卫国,,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09
近几十年来随着传统鱼类资源衰退,具有短生命周期特性的鱿鱼类资源量和捕捞产量出现了增长,并已成为世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因此对鱿鱼类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是一...
[期刊论文] 作者:温健,陆鑫一,余为,陈新军,刘必林, 来源:海洋学报 年份:2020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南太平洋海域,是我国重要的远洋捕捞对象之一,其种群易受气候和栖息地环境的影响。利用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SHA)两个关键环境因子,计算1950...
[期刊论文] 作者:陈新军,马金,刘必林,陆化杰,曹杰,, 来源:水产学报 年份:2011
根据2007年7—10月在西北太平洋柔鱼传统作业渔场采集的样本,利用耳石微结构对其渔获群体结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雌性个体胴长为200~395 mm,日龄为123~258 d;雄...
[期刊论文] 作者:陈峰,陈新军,钱卫国,刘必林,田思泉,,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10
分布在西北太平洋的柔鱼是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些年来其产量一直处在稳定的水平。然而,2009年8—10月旺汛期间在传统作业渔场(150°E-165°E、38°E~4...
[期刊论文] 作者:陈峰,陈新军,刘必林,钱卫国,田思泉,,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根据2003-2007年8-10月西北太平洋海域不同水层的温度和我国鱿钓船的生产资料,对柔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不同水层(5m、50m、100m、200m)的温度、水温垂直结构(100-200m水温差)进...
[期刊论文] 作者:温健,钱梦婷,余为,陈新军,刘必林,,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年份:2020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为短生命周期头足类,其栖息地易受气候及海洋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利用1950-2015年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距平(SSHA)数据,计算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适...
[期刊论文] 作者:冯志萍,余为,陈新军,刘必林,张忠,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20
根据2006-2014年春季(9-11月)、夏季(12月-翌年2月)、秋季(3-5月)和冬季(6-8月)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结合3个关键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期刊论文] 作者:郑芯瑜,刘必林,孔祥洪,王雪辉, 来源: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2021
本研究采用K-means动态聚类算法,对2014—2019年间采集于西北印度洋、热带东太平洋、中国南海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的角质颚进行识别。基于K-means动态聚类算法能够很好地区分来自3个海区的鸢乌贼,对数据进行z-score标准化后,任选2维角质颚......
[期刊论文] 作者:刘必林,陈新军,陈海刚,胡贯中,李建华,,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16
根据我国鱿钓渔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秘鲁外海采集的2 489尾茎柔鱼样本,对其繁殖生物学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获以雌性个体为主,雌雄比例为3.99∶1。渔获物成熟个...
[期刊论文] 作者:陈峰,陈新军,陆化杰,刘必林,钱卫国,,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根据2010年4-7月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采集的854尾柔鱼样本,分东经海域(170°E~180°E)和西经海域(170°W~180°W)分析其胴长组成、性别比、性成熟度和性成熟指数等生物学特性。...
[会议论文] 作者:金岳,方舟,李云凯,陈新军,刘必林,李建华, 来源: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3
本文根据2012年7-10月中国鱿钓船在42°-45°N、153°-157°E海域采集的柔鱼样本,对其生物学数据进行了测定,同时,对上、下角质颚各20个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柔鱼角质颚碳氮稳定同位素与性别、胴长、体重、色素沉级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下角质颚的碳氮......
[期刊论文] 作者:付菲雨,卜心宇,沈盎绿,刘必林,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22
为了解西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根据2019年3月“淞航号”调查船在西北太平洋(28°--35° N,147°--154° E)44个站点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结果 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56种(含浮游幼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