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2
黄锦树的小说以南洋情调、热带雨林传奇和"他者"身份成功介入台湾文学场.其作品一再重复"失踪与寻找"的叙事模式,以感性的方式诠释了马华文学身份的隐匿性和离心性,并从后设...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份:2012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形、图像、文体、声音、绘画等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调整和部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洛夫坚持“以小我暗示大我,以有限暗示无限”的诗美追求,他对诗质的要求很高,认为诗必须提供一种有意义的美。这种美可谓为“有意味的形式”,是作者内在的气质、涵养、精神与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本文主要讨论近期马华的马华文学研究现状,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论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认为澳门华文文学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时期,八、九十年代为澳门文学形象的建立期,在诗、散文、小说和批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值得学界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被动句可以分为标记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考察了湖北省西南官话区中的“着”字句、“尽”字句、“给”字句这三种标记被动句,对它们的基本格式、语义特点及来源进行了探讨,并将......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对于第三世界批判知识分子而言,作为抵抗政治的文化论述的后殖民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全面而深刻地阐释帝国现代性与文化全球化的复杂关系,不能仅仅依靠后殖民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20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尤其中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渐占据我国高中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师资素质较低、教学质量较差、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制约...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2015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如何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 年份:2004
邓小平的价值观贯穿了他所有的思想理论,且独具特色,并正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研究邓小平的价值观,是展示其理论风采,领悟其思想精髓的一把钥匙。一、...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主体性”是百年中国文论的关键词,本文梳理了“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引入、形成与演变过程.认为主体性思想的形成是中国文化现代性建构的关键.90年代以降,在反思与批判现代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当前,我们在关注如何建立主导价值观时,也应把非主导价值观的有关问题提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正确认识非主导价值观的社会存在,注意这些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形成的影响,特别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学术评论 年份:2020
"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与本土化实践,是青年学者颜桂堤持续探究的学术兴趣焦点所在。众所周知,文化研究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以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的思想产生了遥远的回响,这种影响是通过留美学生的接受、传播和阐发而发生。白璧德影响的发生建立在两个互动的基础上......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泰国华文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产生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运动遥相呼应、同步同构,形成批判现实主义主潮,新诗创作成就十分突出;第二次浪潮...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主体性”是百年中国文论的关键词,本文梳理了“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引入、形成与演变过程。认为主体性思想的形成是中国文化现代性建构的关键。90年代以降,在反思与批判现代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解严”前后至今是当代台湾社会和政治剧烈转型的历史时期,也是当代台湾思想转折的年代。如何理解和描述当代台湾思想史的这一重大转折的脉络,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如何可能》在《上海文学》2005年11期发表后,引起了一场小规模的论争。有学者把这次论争视为2005年人文学术的一个热点。其实,人文知识界对“底层”问题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