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6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应用化学年会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年份:2020
目前,在已知的星球中,人们仅在地球上发现有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从38亿年前的单细胞藻类到现代人类,生物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演变过程.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科学新闻 年份:2000
侯德封先生1900年农历4月8日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在长达60年地质生涯中,他把毕生的精力完全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是和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并...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 年份:2018
我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由以色列杰出的年轻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撰写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史学家的积淀、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理性,总览了人类从10万年前看似不起眼的动物到世界主宰的波澜壮阔发展史。  人类为什么能在万物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只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年份:2014
冰封数亿年的宝藏  2008年7月23日,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了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北极煤藏的理论储量可能超过全球储煤量的一半,西伯利亚、阿拉斯加都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年份:2017
我们生活的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004千米,表面积为5.11×108平方千米,体积达1.083×1012立方千米,平均密度为5.518×103千克/立方米,质量为5.974×1024千克,还有数以亿计的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在其上,显然是个庞然大物。  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星体:高山是它的筋骨,流水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0
地层是地质工作的基础。远至太古界 ,近至第四系 ,记录地球形成各个时代的地层在中国几乎都能发现 ,且有的具有全球代表性 ,为全球的典型剖面。多年来 ,广大地质工作者对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1
在世纪之交之际,2000年年底,我国第四纪科学界的一批老中青科学家汇聚上海,研讨21世纪中国第四纪科学的发展战略。本期刊登的刘东生、张宗祜、汪品先、袁道先、吴新智五位院士的文章,就......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1992
一 XIII届INQUA大会经过四年的筹备,于1991年8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INQUA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也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大会,从而使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7
序造山带是打开行星地球演化历史奥秘的最有用的钥匙之一,也是研究岩石圈地质作用过程的最重要的天然实验室。在造山带研究中,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寻找古洋壳,是构造地质学家最......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89
根据1987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2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英文简称INQUA)大会的决议,并经中国政府同意,第13届INQUA大会将于1991年8月2日至9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址将设在第十...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2003
由吴汝康、李星学、吴新智、穆西南四位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主编的《南京直立人》一书与读者见面了 ,这是我国古人类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汤山南京直立人和周口...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0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IGC)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来自世界近100个国家,约6000人出席了这次大会。这次大会检阅了各国地质科学工作者在过去五年中取得的最...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 年份:2012
①如果把地球作为有生命的物体来看,火山就像是它的鼻孔,岩浆算它的血液,地震就是它的脉搏了,所以我认为火山是地球有生命的象征,它是地球的灵魂。②火山就是地下的岩浆喷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科普研究 年份:2012
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普及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巨大推动力,哪里的科普做得好,哪里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就快,人们的精神面貌就好。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必须加...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04
路甬祥院士撰写的《创新的启示》,以科学家的敏锐眼光和洞察精神,回顾了100年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展现出各个学科的神奇与奥妙,讴歌了...
[期刊论文] 作者:刘嘉麒,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份:2004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英文简称INQUA)第十三届大会经过4年的筹备,于今年8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 INQUA自 1928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也是在亚洲召开的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