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8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程志红, 吴弢, 余伯阳, 来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份:2005
从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的块根中分得两个环二肽类化合物,一个酰胺类化合物和一个多羟基脂肪酸类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cyclo-(Phe-Tyr)(1),cyclo-(Leu-IL...
[期刊论文] 作者:邓静,刘吉华,余伯阳,, 来源:药物生物技术 年份:2006
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根、枝条、叶和果实中分离纯化了48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J-3、J-4、J-5、J-8对盐酸罂粟碱、硫酸长春碱等天然活性产物具有转化能力。采用P...
[期刊论文] 作者:冯有龙,余伯阳,王玉,,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年份:2008
目的:建立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同时测定一清片中6种化合物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18柱,以乙腈-0.02mol·L^-1醋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3.5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
[期刊论文] 作者:郭旭,刘吉华,余伯阳,,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中药活性成分检测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但中药中许多重要活性物质如甾体皂苷、多数三萜皂苷和大多数真菌中的多糖化合物光谱吸收只有弱的末端吸收甚至无特征紫外吸收,分...
[期刊论文] 作者:冯有龙,余伯阳,董小平,,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2006
三黄片由大黄、黄芩浸膏和盐酸小檗碱组成,来源于祖国医学中的传统有效方剂——泻心汤,原方由大黄、黄芩、黄连三味药物组成。河北邯郸制药厂于1958年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该方......
[期刊论文] 作者:师勤,余伯阳,徐珞珊, 来源: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9
目的:为了明确当前中药蒺藜的药用情况。方法:对全国一些省、市蒺藜类的药源及商品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国药典》收载种蒺藜Tribulusterrestris广布全国,果实入药习称硬蒺藜,在全国范围使用;软蒺藜主......
[期刊论文] 作者:孙瑞,李任时,余伯阳, 来源:海峡药学 年份:2021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茯苓的成分差异,为茯苓的产地溯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epax HP-C18柱(4.6 mm×150 mm,5μm),以0.5%乙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特征图谱,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不同产地茯苓的差异成分。结果建立......
[会议论文] 作者:张潇,郭青,李敏,余伯阳, 来源:第六届华东地区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 年份:2014
目的:建立礞石滚痰丸中非法掺入土大黄的合理检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土大黄苷为指标,C18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17:83,V/V);检测波长为328nm.结果:土大黄苷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弢,余伯阳,徐珞珊, 来源:中草药 年份:2000
从花序形态学和组织学对湖北麦冬开花后长出小植株或小叶进行了发育解剖学观察 ,结果可知 ,湖北麦冬开花后长芽是由于其营养顶端部分分化成生殖顶端而致...
[期刊论文] 作者:徐田,刘吉华,余伯阳,, 来源:药物生物技术 年份:2011
紫堇达明为中药元胡中高效、微量活性成分,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ATCC 13273)具有转化左旋四氢巴马汀产生左旋紫堇达明的生物转化活性。本研究采用紫外诱变法对原...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弿,余伯阳,徐珞珊, 来源:中草药 年份:2004
从花序形态学和组织学对湖北麦冬开花后长出小植株或小叶进行了发育解剖学观察,结果可知,湖北麦冬开花后长芽是由于其营养顶端部分分化成生殖顶端而致....
[期刊论文] 作者:冯有龙,余伯阳,FengYou-long,YuBo-yang, 来源:中国药品标准 年份:2009
[会议论文] 作者:阮丽萍,余伯阳,朱丹妮, 来源:第二届中药现代化新剂型新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年份:2006
苦参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四环喹嗪啶(quinolizidine)类生物碱,然而其口服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较低.本文用非翻转小肠囊法测定了苦参碱于大鼠小肠的渗透系数,发现其渗透率低是导致生物利用度低的重要原因.本文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吸收促进对其渗透速率的影响,......
[会议论文] 作者:卢沕,余伯阳,田蒋为,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7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一直以来因其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在临床上应用甚广。而近年来由于对中药安全性问题认识的不足,导致中药药源性损伤事件不断增多,尤其是服用中药后引起的药源性肝损伤(DILI)。......
[期刊论文] 作者:刘志刚,柴程芝,黄煌,余伯阳,,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2
目的:以生脉散为例,探讨病证结合方证动物模型构建中关键病理环节及造模方法的选择思路。方法:采用文献信息挖掘方法,利用频数分析、潜变量分析及信息挖掘方法。研究内容包括...
[期刊论文] 作者:刘林燕,袁胜涛,余伯阳,,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年份:2007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迄今为止发病机制不明且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基因、激素、生长因子及其它主要旁...
[期刊论文] 作者:郭青,邓鸣,宁青,余伯阳,, 来源:中成药 年份:2008
目的:探索并比较2种中成药中2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GC-ECD和GC-NCI-MS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固定相萃取净化杂质,DB-1701MS和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待测组分,ECD和NCI-MS...
[期刊论文] 作者:郭珮蕾,刘吉华,余伯阳,, 来源:药学进展 年份:2012
肿瘤转移为恶性肿瘤的本质特性,亦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转移药物是提高肿瘤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中药以其多靶点效应及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成...
[期刊论文] 作者:周一峰,戚进,朱丹妮,余伯阳,, 来源:中国天然药物 年份:2008
目的:研究川麦冬须根中高异黄酮类成分及其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方法:对川麦冬须根提取物高异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清除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
[期刊论文] 作者:蒋文雯,寇俊萍,余伯阳,, 来源:药学进展 年份:2007
按结构分类综述近年来已发现的对组织因子有抑制作用的天然化合物及其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组织因子是生理性止、凝血过程及多种病理性血栓形成的启动因子,它在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