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7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红兵,陈卫昌,,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2013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0例胃癌组织......
[期刊论文] 作者:林茂松,陈卫昌,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5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属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1].自1990年Issemann等[2...
[期刊论文] 作者:孙士梅,陈卫昌,,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2011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卢戈液染色图像类型同组织学诊断的关系.方法 对135例可疑食管病变患者进行内镜下1.5%卢戈液黏膜染色.染色图像分为四类:第一类:深黄色,隆起感...
[期刊论文] 作者:沈曼茹,陈卫昌,,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
[期刊论文] 作者:夏勇,陈卫昌,等, 来源: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年份:2002
采用神经网络解决传质系数模型建立的问题。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将其用于壁面散湿量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传质系数模型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是实现了自动化测......
[期刊论文] 作者:邵国良,陈卫昌,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份:1997
目的:研究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临床和DSA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胃肠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及DSA表现。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所有患者均作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腹腔动脉造影。结......
[期刊论文] 作者:朱雪萍,陈卫昌,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07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儿童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缺乏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学异常.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主要与脑-肠轴异常、感染、内脏高敏感、肠道运动异常、神经与免疫等......
[期刊论文] 作者:陆忠凯,陈卫昌, 来源:中华胰腺病杂志 年份:2008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ANP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ANP组和VIP组,每组分制模后1 h、6 h、12 h 3个时间点,各6只.采用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备ANP模型,VIP组在制模后5 min腹腔内注射VIP 5 nmol.ELISA法检测血......
[期刊论文] 作者:林茂松,陈卫昌,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4
微RNA(miRNAs)是一类大小约21~25个核苷酸、非蛋白质编码的小分子RNA,可通过干扰mRNA翻译,下调靶基因表达,从而调控体内许多重要生命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s异常参与了多...
[期刊论文] 作者:张莘悦,陈卫昌*, 来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份:2004
目的探讨内科综合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及临床诊治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40例SAP患者,根据各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诊疗措施.采...
[期刊论文] 作者:陆忠凯,陈卫昌,,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15
目的探讨细胞坏死关键调控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AP患者84例分为轻型AP(MAP组,52例)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SAP组,32例),发病后1、3...
[期刊论文] 作者:吉美霞,陈卫昌,,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15
目的探讨手术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肠恶性肿瘤患者37例(A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25~+、CD28~+、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
[期刊论文] 作者:栾富娟,陈卫昌,,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10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在AP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AP中的作用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
[期刊论文] 作者:聂锦山,陈卫昌,,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08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变化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度评估的价值。方法AP住院患者101例,其中轻症胰腺炎(MAP组)78例,...
[期刊论文] 作者:朱树养,陈卫昌,, 来源: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份:2006
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细胞外因子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参与了中性粒细胞凋亡的调控。survivin在成熟的...
[会议论文] 作者:陈卫昌,史东涛, 来源:2005第一届上海生物芯片与消化道肿瘤研究论坛 年份:2005
消化道肿瘤依然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从基因水平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研究其相关的基因作用路径和寻找理想的分子标靶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晓岚,陈卫昌,, 来源:医学综述 年份:2011
糖尿病尤其是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及其介导的高胰岛素血症通过激活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促进细胞恶性增殖、侵袭...
[期刊论文] 作者:陈卫昌,萧树东,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2003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微血管密度 (MVD)在结直肠癌中的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1 999年 5月~ 2 0 0 1年 6月间经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卫昌,萧树东, 来源:实用癌症杂志 年份:2000
血管形成 (angiogenesis)是包括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血管基底膜的破坏、血管和血管网的形成 ,以及先前存在的血管网的连接等复杂过程。亦为实体瘤 (solidtumor)的生长所必需[1~ 3] 。早在 7......
[期刊论文] 作者:吉美霞,陈卫昌,,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1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自限性淋巴结疾病。最近我们通过淋巴结活检结合免疫病理确诊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男性,20岁,学生。因“反复发热一月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