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袁灿灿,,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17
悲剧意识是对现实的悲剧性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把握而产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把现实困境暴露出来的同时,又对这个困境进行形式上和情感上的弥合,从而为价值建构提供动力。中国文化...
[学位论文] 作者:张玲, 来源:湘潭大学 年份:2020
苏轼的研究在文学领域源远流长,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作家的生平思想、诗、词、文、赋等重大领域。然对于苏轼笔记、杂记体的文本研究却少有触及,显得极为冷落。...故笔者选取《苏轼文集》中的杂记文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贴近苏轼生活实际的作品出发,挖掘其中的内涵、精髓与要义,解读苏轼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思想、价值观的转化及其原因,从而为学术界对于苏轼杂记方面的研究添砖加瓦...
[学位论文] 作者:王婷婷,,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20
苏轼是北宋中期全能伟大的文学家,创造了许多被后世不断吟诵的经典作品。苏轼词更是开拓了词文学新的领域,成为了词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从苏轼词的词汇角度出发,对苏轼词词汇...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雪,,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苏轼是否精通音律历来都是词学界长期争论的话题,虽然众说纷纭,但近几年来却呈现出普遍认同苏轼精通音律的倾向。根据种种材料,认为苏轼只是略懂音律,并未达到精通的地步。...
[期刊论文] 作者:苏轼,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出身在一个比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属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他自幼聪慧,七岁知书,十岁便...
[期刊论文] 作者:夏露,, 来源: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正】 苏轼在王安石变法中属于什么派,史学界议论甚多,莫衷一是。绝大多数论者认为苏轼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是司马光的同党。近年来,为苏轼鸣不平者亦有之,但还是认为苏轼...
[学位论文] 作者:刘成成,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2011
本文对苏轼一生中所结交的僧人进行了收集与考察,虽然不能涵盖其交往的所有佛僧,但在苏轼诗词文中出现的僧人,本文都尝试着对其生平及与苏轼的交往作简要概括。本文欲从苏轼与僧...
[学位论文] 作者:赖美君,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2020
苏轼善谑,性格幽默旷达。在苏轼文学创作中,具有“俳谐”特征的作品占有一定的分量。苏轼俳谐文既是苏轼先天性格的表现,也是俳谐文发展到宋代高峰的标志。...研究苏轼俳谐文,对于帮助我们了解苏轼这位文章大家在小品、杂记、寓言等文体上的文学造诣以及中国宋代俳谐语言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梳理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学界有关俳谐概念定义,从苏轼传世作品中选出127篇具有俳谐特点的文章以及单...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2013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画家。苏轼对养生之术也颇有研究。苏轼在《东坡志林》、《仇池笔记》、《苏沈良方》、《道枢》、...
[期刊论文] 作者:陈伟庆,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苏轼一生中与药材多有接触。通过买药、采药、种药、求药等途径,苏轼获得所需药材,并能对药材进行辨伪。在日常生活中,苏轼不仅咏药、储药、施药,还亲身投入到煎药、用药的过...
[期刊论文] 作者:王海晴,,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2017
苏轼、苏辙之间亲密的兄弟关系,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一主题的文学创作,大量涌现于苏轼的诗文之中,词的创作亦有所涉及。本文结合相关史料梳理苏轼兄弟的交流互动关系,并...
[期刊论文] 作者:安守军,,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1
本文通过苏轼山水诗和苏轼的画论及题画诗的对比,揭示出苏轼山水诗从创作心理、创作过程、创作手法等方面都与山水画有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了这样一个观点:苏轼山水诗中的山...
[学位论文] 作者:蔡相宗,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08
本文对苏轼词风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界定了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谑浪词和农事词等风格。分析了苏轼词以旷达超脱为特色的多样性统一的特征。 第一部分谈苏轼的豪放...
[期刊论文] 作者:刘诚龙,,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苏轼与高俅,是作家们的一对好活宝,从他俩那里做文章的,赚过多少稿费啊,真是一对写作的大富矿。让我们可爱的苏轼跟可耻的高俅并举,这不急死苏轼么?苏轼恨不得连挥百千刀,跟...
[期刊论文] 作者:丁晓东,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2013
摘 要 苏轼被贬至儋州时,已是62岁的垂暮之人,虽历尽仕途的磨难,可是创作上仍然是激情未衰,而且创作的艺术更加精深华妙。...这段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雕琢。  ...关键词 苏轼;儋州;人生遭遇;政绩;创作  中图分类号:I04  1苏轼在儋州的生活状况与人生态度  1.1苏轼在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红,,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苏轼在其史评作品中,对道德的理念做出了自己的诠释。一方面,苏轼认为道德是根本的,是最高的理论层次,高于一切智术。另一方面,苏轼拓宽了道德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将道德之心运...
[期刊论文] 作者:卜寿珊, 毕斐,, 来源: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苏轼论画”,选自《中国文人论画》第二章。苏轼是对中国早期美术文献贡献卓著的作家之一。这篇文章论及苏轼对文人画家之地位的确立,以及文人画所强调的自然和以“艺”致“...
[期刊论文] 作者:朱天助,, 来源: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苏轼以鹤为知己,苏轼诗文中反复出现鹤这个意象,赋予鹤淡泊宁静、超脱放逸的人格品性,寄寓长生久视之悟,寄托鹤深挚之情,营造诗歌悠远的艺术之美。本文试从鹤这个意象探询苏轼的人...
[期刊论文] 作者:黄威,李梦琪, 来源: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20
清代诗人陶澍对苏轼极为仰慕。他通过在苏轼生辰举行祭祀活动、探访苏轼遗迹、吟咏苏轼故物等活动来深化对苏轼身世、诗文的理解,接受苏轼人格风范的滋养和熏陶。并且,他还通...
[期刊论文] 作者:韩立新,,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7
明月是苏轼诗词中的重要意象,苏轼将自己独有的生命感悟融入到明月中,使明月在苏轼诗词中有了更深的认识,文章从苏轼的诗词着手,分析明月意象在苏轼诗词中所代表的神秘、凄凉、旷...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