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6
本文在1977年以来提出的“予报地震的倍九律”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很多地震区大震的异年倍九现象,进一步提出了“异年倍九律”。异年倍九律是指相近地区不同年份大震发震日序间...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7
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耗散理论中的多重选择和岔区外敏概念来讨论地震预报问题。指出,在断层平面组合中,由于始裂点的位置不同,会导致后果的重大差异。在立...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1983
1975年辽南地震曾被我国地震工作者预报了。然而1978年5月18日的强余震在震前却毫无觉察。我们发现强余震与主震位于同一个震源断裂带上,震源深度相近,震源机制也几乎是相同...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3
本文讨论了地震发生时传播的剪切断层遇到横交的粘锁不好的静止断层时的各种情况。文中指出,传播的剪切断层端部有压应力和张应力,静止断层对压应力和张应力的反应是不同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2
在地震预报工作中,人们既期望直接观测到震源地方的情况,又期望观测手段易于实施以及干扰因素较小。但是这几个方面是不易得兼的。例如为了直接观测震源地方的情况,则探测深...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79
对于地震予报来说,前震和予滑是大多数前兆的物理基础。由于许多大震前其前震并不很发育,所以不易被觉察。正是这类地震常造成巨大伤亡。为了予报此类大震,予位移(称予滑或...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3
1978年以来,我们提出了短临预报的调制模式。这个模式把震源过程、前兆和外因(如磁暴,固体潮和大气压力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进一步把调制模式广义化,即调制可分:过源调...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3
综述了国内外观测到的震中迁移现象的研究概况,其中包括这方面的地震迁移事实、成因、探讨和研究方法;文中还指出了震中迁移问题在研究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报方面的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科学通报:英文版 年份:1966
By earthquake migration (or epicentral migration) is meant that earthquakes occur one after anothe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space law. The study of this phe...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地震学报:英文版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81
地震发生日期的预报是人们很关心的地震预报三要素之一。早在1969年渤海湾大震时我国地震工作者就发现该震短临前兆的发育程度在时间上有起伏,1975年海城大震和1976年松潘大...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0
短临予报是地震予报中最关键的问题。对此人们共同的经验是利用突发性异常(突跳和突变)作为短临予报指标。然而在实际予报工作中却遇到重要的困难。例如根据各台站的经验突...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份:1981
前言划分震级的目的,原为衡量地震的大小。然而由于它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人们强调的方面也不同。例如同样是浅源地震,为了衡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人们就应用较短周期...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力学学报 年份:1977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自然现象。在一次大地震发生时,可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和大量人畜伤亡。但是,地震的规律是可知的,“人定胜天”,人是可以战胜自然的。因此,要加强地震预...
[期刊论文] 作者:秦保燕,郭增建,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79
根据震源机制的研究,我国绝大多数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介质比较脆性的上地壳中(可称为孕震层),其断层面比较陡直,且以平推错动为主。对于这种类型的震源,地震时其震中区的垂...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4
1957年公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其编图原则有两个,一个是过去历史上发生过多大的地震,将来还会重演,另一个是地质条件相似的地方地震强度相似。本文对这两个原则进行了修正...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地震 年份:1982
1979年我们在《震源物理》一书中曾指出,震源物理的内容应包括某些物理化学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概略的讨论。In 1979, we pointed out in the book “Source Physi...
[会议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4
在接近地震发生前,震源区和它的邻近地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微弱外因,如引潮力,大气压力或磁暴可以调制这些地区向发震发展的过程以及由这些过程所引起的前兆...
[期刊论文] 作者:郭增建,秦保燕,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0
带头地震是异年倍九律时间系列中的头一个地震,其震级较大。在它发生后几百年内附近200—300公里范围的6级和6级以上地震与它的发生日期往往呈倍九天的关系,其月份范围在带头地震发生日期前后2—3个月内。已发现的带头地震有1679年三河平谷大震,1668年郎城大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