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牛变秀,,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08
"剥削"是内嵌于社会生产方式中,在社会制度层面得到确立、并表现为主体的一种历史宿命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非剥削"则不具有这些性征。只有弄懂马克思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莫小丽,, 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年份:201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例指出:"互联网+"时代对理论研究提出的新要求,加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诸多挑战。要应对之,就必须在理...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牛变秀,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02
本文针对张华夏教授所说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特别是他对几个关键概念和问题的混淆作了回应性、商榷性剖析 ,指出 :( 1 )不能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
[期刊论文] 作者:项荣建,王峰明,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6
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症候,商品拜物教具有二重结构: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它指的是社会关系的物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指的是认识的错位。商品的神秘性和商品拜物教,源自劳动...
[期刊论文] 作者:牛变秀,王峰明,, 来源:当代经济研究 年份:2010
在马克思那里,商业劳动和产业劳动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后者同生产的社会形式无关,属于生产商品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而前者则由生产的社会形式所决定,属于实现价值和剩余......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牛变秀,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04
本文联系劳动价值论争论中一些严重误读和曲解马克思的方法,并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置于"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这一哲学方法论的视阈进行阐解.在社...
[期刊论文] 作者:莫小丽,王峰明,,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6
吉登斯提出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并不是详尽无疑的,其存在“重大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种种剥削观以此弥补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缺失”。人对自然的“剥削”是生产力的范畴,不属于马......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牛变秀, 来源:学术争鸣 年份:2004
回应"货币的本质规定究竟是什么?"的批评,需要重申并集中阐释"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中的一些观点:不仅要看到货币商品的"一般性",而且要看到它的"特殊性",还要...
[期刊论文] 作者:牛变秀,王峰明,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2004
银行储蓄及其所得利息具有什么样的经济性质,并不取决于储蓄本身,而是取决于储蓄所依托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雇佣工人的银行储蓄只能...
[期刊论文] 作者:牛变秀;王峰明,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2004
在劳动价值论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是原始状态下的简单实物交换,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仅只是“事先假定的实物交换”,既不适合于货币存在条件下的商品经济,更不适合于资本产生后的商品经济。而马克思关于“第三物”的论述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钟雨培,王峰明, 来源:当代经济研究 年份:2020
美国金融业于2020年伊始即遭遇重创,资产价格短期内大幅缩水,这是其金融近年来不断动荡的一个缩影,有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并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运用马克思的信用和...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牛变秀,,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4
货币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既具有“一般性”规定,又具有“特殊性”规定,是“一般”和“特殊”的辩证统一。同时,货币商品还具有超越“一般等价物”的“特殊性”规定,这就是货...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欧阳兰榛,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21
阿伦特把劳动与工作区别开来,认为劳动的主体是奴隶,工作的主体是工匠,奴隶与技术相分离因而劳动与技术相分离,工匠与技术相结合因而工作与技术相结合。基于此,她批评马克思混淆了劳动与工作。立足于《资本论》及其手稿,本文认为马克思对劳动的阐释具有技术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牛变秀;王峰明,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0
当20世纪的帷幕徐徐降下的时候,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产生过并继续产生着巨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无论是其思想、理论,还是其运动和制度,都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去思考、去追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这种思考奠立在科学的合乎史实的基础之上。谢林平发表在《哲学......
[期刊论文] 作者:伍书颖,王峰明,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年份:2021
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两个定义,一方面认为只有给雇主带来利润即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又认为只要是固定或物化在商品上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在马克思看来,斯密的两个定义不仅彼此交错而且相互矛盾.从“形式规定”来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王璐源,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22
从马克思《导言》的文本来看,首先,既不能把经济学的“两条道路”都看成是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不能把第二条道路仅仅看成是古典经济学的道路和方法.因为第一条道路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这是研究过程;但第二条道路则相反,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是叙述过......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王叔君,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22
作为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劳动转型的学说,“非物质劳动论”阐释了当代所谓占据霸权地位的“非物质劳动”同传统的物质劳动的区别,这种劳动形式也被称为“生命政治的劳动”.围绕非物质劳动与物质劳动、工业劳动的关系以及非物质劳动的霸权地位等问题,国内......
[期刊论文] 作者:牛变秀;王峰明,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1
要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就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劳动价值论”,否则,就既谈不上“坚持”,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注意到,有一种观点,认为劳动价值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甚至认为它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社会中生产劳动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王璐源, 来源:当代经济研究 年份:2022
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看,蒲鲁东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视为“价值二重性”,而非商品的二重性,不仅达不到劳动二重性的高度,而且难以把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在本质上区分开来;他用“建议”解释商品交换的发生,用“稀少”与“众多”等解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王峰明, 王叔君,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3
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过程的异化、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构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不能混淆也不可偏废。人的(劳动)本质的丧失,乃是异化劳动的核心和实质所在。与此不同,在其成熟时期的《德......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