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田山,刘允秀,聂永安,马骥,庞群英,杜学彬,,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09
现有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需要较大的环境保护区(2—5km2).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地电观测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造成部分台站连续多年的地电前兆观测受到严重的干扰.为...
[期刊论文] 作者:崔腾发, 杜学彬, 叶青, 陈军营, 王建军, 安张辉, 范,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3
本文应用中国大陆两条经度链和两条纬度链上共37个地电场台站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电场日变化的时/频域特征,结果认为,绝大多数台站的日变化表现为两次起伏的半日波,紧临午前...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丽,杜学彬,武震,章鑫,刘君,崔腾发,,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15
应用泰勒多项式和曲面样条函数法建立了我国地电场观测台网中华东、华北两个区域台网的地电场日变化(Kp≤5)模型,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地电场变化复杂,但......
[期刊论文] 作者:谭大诚,赵家骝,席继楼,杜学彬,徐建明,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0
以中国大陆一百个地电场台站的数据为分析基础,将潮汐地电场分类为近正弦形的TGF—A型和近梯形的TGF-B型.TGF—A型地电场与固体潮汐密切关联,基本分布在大面积水域附近,并与附近......
[会议论文] 作者:杜学彬, 解滔, 安海静, 刘君, 章鑫, 孙君嵩,, 来源: 年份:2004
在地震监测预报领域,50多年来我国实施了地表(电极埋深1.5 m左右)大极距(多数为供电极距AB≥1000 m)、多方位(2~3个观测方向)、高观测精度(一般月、日精度为0.1%左右)的固...
[期刊论文] 作者:赵洁,杜学彬,胡建军,张彩艳,许玉红,董海龙,,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2009
研究了大地电场变化的基本要素,对嘉峪关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到:嘉峪关台地电场观测基本反映了地电场的真实变化,特别对大地电场变化的记录准确。并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马占虎,杜学彬,谭大诚,陈军营,赵洁,叶青,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2004
依据典型震例中的视电性异常变化,介绍了视电性变化各向异性与震源机制解最大主压应力的关系,讨论了电性变化的物理机理。结果表明,视电性变化与饱水裂隙电阻率ρf、固架电阻...
[期刊论文] 作者:杜学彬,叶青,马占虎,李宁,陈军营,谭大诚,,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8
针对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固定地点和固定观测装置及参数的视电阻率观测,给出了半空间倾斜各向异性介质中电阻率对称四极观测的理论探测深度,研究了地震前兆信息的检测深度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安张辉,杜学彬,谭大诚,范莹莹,刘君,崔腾发,,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3
应用四川芦山MS7.0和汶川MS8.0震中周围部分地电场观测台站的资料,主要利用地电场波形比较和极化方位变化两种方法,并结合观测台站的工作日志,对两次地震前地电场观测资料进...
[期刊论文] 作者:安张辉,杜学彬,谭大诚,范莹莹,刘君,崔腾发,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3
应用四川芦山Ms7.0和汶川Ms8.0震中周围部分地电场观测台站的资料,主要利用地电场波形比较和极化方位变化两种方法,并结合观测台站的工作日志,对两次地震前地电场观测资料进...
[期刊论文] 作者:叶青,纪寿文,周克昌,卢军,杜学彬,郝臻,王军,,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2013
国家地电台网中心是在中国地震局"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期间建成的,是全国地电观测台网系统的枢纽和核心,肩负着对地电台网所辖台站的数据汇集、数据质量监控以及对外......
[期刊论文] 作者:崔腾发, 杜学彬, 叶青, 陈军营, 王建军, 安张辉, 范莹莹,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3
[期刊论文] 作者:郑国磊, 杜学彬, 陈军营, 谭大成, 安张辉, 范莹莹, 刘君,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11
[期刊论文] 作者:解滔,杜学彬,陈军营,安张辉,谭大诚,范莹莹,刘君,,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2012
本文把地电阻率台站地下介质简化为水平三层均匀介质模型,以点电流模拟地表干扰电流,针对对称四极观测装置,计算了在不同电性结构中的不同深度观测时,地表电流干扰源对对称四极装......
[期刊论文] 作者:杜学彬,刘君,崔腾发,范莹莹,安张辉,闫睿,王丽,,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5
本文评价了四川汶川MS8.0、芦山MS7.0地震前后成都台地电观测环境,研究了该台视电阻率变化.结果为:(1)两次大震发生在该台以西的龙门山断裂带、震源机制和震源深度接近,是近距离......
[期刊论文] 作者:范莹莹,解滔,安张辉,杜学彬,谭大诚,刘君,陈军营,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14
应用全局小波能谱法对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地电、地磁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汶川地震震中周围的台站观测到震前地电、地磁...
[期刊论文] 作者:解滔,杜学彬,刘君,范莹莹,安张辉,陈军营,谭大诚,,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13
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处理了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后成都、江油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及汶川地震、2010年海地Mw7.0地震前后DEMETER卫星记录的电离层磁场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电阻率和电...
[期刊论文] 作者:安张辉,杜学彬,范莹莹,刘君,谭大诚,陈军营,解滔,,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1
利用边际谱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前天基和陆基电场变化情况进行了联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电场方面,由重复轨道和连续轨道电场边际谱演化看出,电离层电场从...
[期刊论文] 作者:解滔,杜学彬,刘君,范莹莹,安张辉,陈军营,谭大诚,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04
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处理了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后成都、江油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及汶川地震、2010年海地Mw7.0地震前后DEMETER卫星记录的电离层磁场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电阻率和...
[期刊论文] 作者:Tian Shan,田山,刘允秀,聂永安,马骥,庞群英,杜学彬,,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09
现有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需要较大的环境保护区(2-5 km2).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地电观测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造成部分台站连续多年的地电前兆观测受到严重的干扰.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