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1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邓刚,马立彬,居翔,孟琦,水冰,徐如君,于志坚,, 来源: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年份:2014
目的:提高对肾癌泌尿男性生殖道转移的认识。方法:总结我院20年来收治的2例患者资料,例1肾癌术后转移至同侧输尿管膀胱,例2肾透明细胞癌同时转移至同侧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前列...
[期刊论文] 作者:徐潮,徐如君,王盈,胡正琴,刘燕萍,苏智峰,孙杏红,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2003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瘤细胞分布于粘液样背景...
[期刊论文] 作者:项晶晶,吴能定,徐如君,李宏,周虹,范小良,许培元,,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份:2007
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双态分化的恶性肿瘤:由原始间叶细胞和夹杂在其间的分化良好的软骨岛构成。MC多发生于骨组织,约36%为骨外间叶性软......
[期刊论文] 作者:张喜平,封光华,陆贝,居同法,徐如君,汪子伟,王克义, 来源: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2006
目的 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研究地塞米松对SAP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 用改良Aho法制备SAP大鼠模型,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假手术组各45只。术后3、6、12h观察各组...
[会议论文] 作者:张筱凤,王霞,蒋楠,杨建锋,张啸,余育华,徐如君, 来源:2010年中国杭州胆胰疾病内镜诊治研讨会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张筱凤,王霞,张啸,蒋楠,杨建锋,余育华,徐如君, 来源:2010年中国杭州胆胰疾病内镜诊治研讨会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张筱凤,王霞,蒋楠,杨建锋,张啸,余育华,徐如君, 来源:2010年中国杭州胆胰疾病内镜诊治研讨会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宝燕,徐如君,陈立红,王金泉,崔海宏,孙国英,周一平, 来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中不典型增生甲状腺上皮细胞(thyroid epithelial cells,TEC)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关系.方法 从存档病例中选取30例HT不典...
[期刊论文] 作者:许培源,朱强,陈文辉,徐如君,吴能定,付林,张祖勇,郑曦,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张筱凤,王霞,张啸,蒋楠,杨建锋,余育华,李巧云,徐如君, 来源: 年份:2011
目的 探讨经内镜细胞刷检查对胆管恶性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诊断的因素.方法 对ERCP检查发现可疑胆管恶性狭窄的144例患者行胆管细胞刷检查.2004年-2006年在胆管内来回拉刷10次 2007年-2009年在狭窄部位来回拉刷20次,并重复操作2次.专业病理医师固定阅......
[会议论文] 作者:杨斌[1]陈文辉[1]张筱凤[2]俞一歆[1]李晓[3]徐如君[3], 来源: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年会 年份:2007
胰管内粘液乳头状瘤(IPMT)是一种少见的胰管内肿瘤,起源于胰腺导管柱状上皮细胞,呈乳头状生长,肿瘤分泌大量粘液。1982年由Ohhasi K等首次报道以来,国外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国内报......
[期刊论文] 作者:王金洁,来茜,王银斌,潘红阳,蒋能辉,余春风,徐如君,赵力,张伟, 来源: 年份:2013
羊水吸入和羊水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HE染色形态学的判断,同时结合临床经过及全身其他脏器改变作出诊断.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病理医师的形态观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羊水吸入和羊水栓塞发病迅猛,患者常在发病数小时内死亡[1].再者,由于各种原因,......
[会议论文] 作者:任兴昌,薛德彬,周大为,陈洪勋,刘卫艳,徐如君,陈丽荣,倪型灏,孙文勇, 来源:2009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 年份:2009
HER2是调节细胞生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跨膜蛋白,编码基因定位于17q21。乳腺癌患者中,约20%~30%存在HER2基因或蛋白的过表达,导致肿瘤细胞过度增殖,使肿瘤的恶性程度远高于HER2未过......
[会议论文] 作者:张筱凤[1]王霞[1]蒋楠[1]杨建锋[1]张啸[1]余育华[1]徐如君[2], 来源:2010年中国杭州胆胰疾病内镜诊治研讨会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张筱凤[1]王霞[1]张啸[1]蒋楠[1]杨建锋[1]余育华[1]徐如君[2], 来源:2010年中国杭州胆胰疾病内镜诊治研讨会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任兴昌,刘卫艳,徐如君,陈丽荣,倪型灏,孙文勇,薛德彬,陈洪勋,周大为, 来源: 年份:2010
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工作中应用十分普遍,然而其结果影响因素较多,合理设置适当的对照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原有对照方法较繁琐且不经济,因而部分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不设立阳性对照,对很多缺乏有自身阳性对照的病变,使得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判断缺乏可靠性.国外有人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