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温洁,邓琳,张信美,林俊, 来源:浙江预防医学 年份:200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蛋白表达量、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74例EMs患者和68例对照者的血清及腹腔液中IL-1ra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信美,谢臻蔚,金杭美,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何佩,林俊,张信美,邓琳,, 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份:2010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论文] 作者:温洁,张信美,邓琳,林俊, 来源: 年份:2006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而IL-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α)是对IL-1β有......
[期刊论文] 作者:仝进毅, 张信美, 林俊, 贾忠,, 来源: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20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畸胎瘤术中减少瘤体破裂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因卵巢畸胎瘤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住院行腹腔镜下剥出术的患者254例...
[期刊论文] 作者:林开清,范华光,许泓,张信美,,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08
目的:探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4例疑难间质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误......
[期刊论文] 作者:周琴琴(综述),张信美,林俊(审校), 来源: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年份:2009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腹膜下浸润深度超过5mm,主要分布于直肠子宫陷凹、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膀胱及肠道。病史及临床症状仍然是DIE诊断......
[期刊论文] 作者:邓琳,陈正云,林俊,张信美,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2005
在子宫发育过程中两侧苗勒管侧方融合异常可形成纵隔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宫等子宫畸形,在胚胎发育的第10~12周双侧苗勒管合并后若纵隔未能吸收或未完全吸收则形成纵隔子宫,发...
[期刊论文] 作者:张翔珍,邓琳,林俊,张信美, 来源:浙江预防医学 年份:2005
子宫纵隔是胚胎期苗勒氏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先天性子宫畸形,分不全性及完全性子宫纵隔,常导致反复流产、早产及不孕等异常妊娠现象.传统的开腹手术常引起许多术后并发症,本研...
[期刊论文] 作者:徐冬,张信美,赵小环,陈小君,, 来源:现代妇产科进展 年份:2007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宫外孕保守手术方式的推广,持续性宫外孕的发生及治疗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对2007年1月至3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2例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后...
[期刊论文] 作者:许泓,林俊,陈雪珍,张信美,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探讨子宫黏膜下肌瘤新的分级评分法对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割术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以5个参数(肌瘤向肌层的扩展深度;肌瘤的大小;肌瘤的基底部占子宫壁的比例;肌瘤...
[期刊论文] 作者:全进毅,张信美,林俊,贾忠, 来源: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20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畸胎瘤术中减少瘤体破裂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因卵巢畸胎瘤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住院行腹腔镜下剥出术的患者254...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信美,胡东晓,张琴芳,林俊,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年份:2005
患者34岁,孕4产1,因下腹胀痛3个月,停经51d,于2004年8月20日转入本院。患者10d前因反复下腹胀痛3个月,停经41d就诊于外院,初步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早孕收入院行药物流产,服药...
[期刊论文] 作者:林开清,许泓,梁朝霞,张信美, 来源: 年份:2008
阴道纵隔双宫颈完全中隔子宫是罕见的苗勒管发育畸形,从1994年Mcbean和Brumsted[1]首次报道至今,临床上报道例数较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自1991年至2006年共收治该病患者29例。......
[期刊论文] 作者:王萍,朱丽波,苏琴芬,张信美,,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年份:20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胎盘蛋白14(PP14)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
[期刊论文] 作者:何佩, 林俊, 张信美, 邓琳, 马俊彦,, 来源:遗传 年份:2009
为了探讨中国汉族妇女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的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文章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结合DNA测序法,以...
[期刊论文] 作者:付国芳,孙艳美,黄秀峰,张信美,, 来源:现代妇产科进展 年份:2011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SD大鼠模型不同种植部位异位病灶的生长特点,为后继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一个合适可选的实验动物模型平台。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
[期刊论文] 作者:仝进毅(综述),张信美(审校),林俊(审校), 来源: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年份:20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妇科常见病。其主要症状是盆腔疼痛,但其机制至今仍然不清。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通过与神经细胞受体结合,促使神经细胞增殖......
[期刊论文] 作者:周琴琴(综述),张信美(审校),林俊(审校), 来源: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年份:200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常见妇科疾病。常用的手术及药物治疗效果不彻底,复发率高,关键原因是EMs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由于只有人类和非人灵长类能自发形成EMs,在一定程度上限......
[期刊论文] 作者:林开清, 朱丽波, 张信美, 林俊,,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15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雌激素介导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24只,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按每天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