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7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阮希元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1
瘤型麻风由于细菌血源性播散,致许多系统受累.据推测麻风杆菌可通过皮肤(有皮损或临床没有皮损表现的皮肤)而达身体任何部位.许多作者已经指出,麻风杆菌可出现在远离瘤型皮损的部位.还有作者认为麻风杆菌好犯温度较低的部位.一般临床经验也认为,身体某些部位包......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忠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0
通过对微生物细微结构的研究,已明显地认识到酵母或酵母样霉菌细胞是真核细胞,具有与较高级机体相似的已分化的细胞内器(intracellular organs),而细菌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因为它们是由未分化的细胞内器所构成。然而关于麻风杆菌细胞内膜性细胞器的特点在许多方......
[期刊论文] 作者:阮希元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1
本文作者研究了50名麻风病人血清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及其与各种不同型类麻风的关系.病人皆经临床、皮肤活组织及(或)鼻粘膜抹片检查而分型诊断.非瘤型组15名(其中结核样型10名,界线类5名);瘤型组25名;麻风反应10名(瘤型麻风发生反应者).并以15名健康个体为对照组.......
[期刊论文] 作者:彭世瑜节译,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皮肤曾被认为是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素产生和维持耐药性的原发部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两种基本方式获得耐药性.一种是在有抗菌素存在的情况下而新发生的耐药性.这种方式是从菌群逐渐进行性的选择更为耐药的变异菌株,当抑制此茵所需的药物浓度大于......
[期刊论文] 作者:彭世瑜综述,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1
皮肤和粘膜是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机体的外部屏障,也是免疫系统中非特异性防护机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皮肤在免疫学中的重要性,还不仅限于此,很多免疫性疾病都有皮肤表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忠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B663是一种治疗麻风的有效药物。其最显著和常见的剐作用是异常的皮肤着色。此种皮肤着色可分为两型:一型为开始时发红,通常于治疗开始后的1~4周出现,据报告是由于药物本身的积蓄所致。主要积蓄在网状内皮细胞和脂肪,表现为圆形小体和晶体。......
[期刊论文] 作者:强能贤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0
作者用犰狳麻风菌素、旧结核菌素和二硝基氯苯(DNCB),对73例麻风患者(其中极型结核样型(TT)5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9例、中间界线类(BB)11例、界线类偏瘤型(BL)28例、极型瘤型(LL)20例)进行了细胞介导免疫或迟发型超敏感性的研究,并对13例麻风患者的13名配偶......
[期刊论文] 作者:阮希元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1
本文作者对21名LL、8名合并ENL的LL、10名TT、15名BL和8名BB病人进行了血清补体的研究.病期自6个月至12年.所有病人已用DDS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本研究还包括50名正常人对照组.试验前病人或对照组没有使用其他抗麻风药以及类固醇或抗反应药.试验时每人抽取静脉血1......
[期刊论文] 作者:徐可愚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1
已经显示遗传因素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或反应型的明显个体差异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鉴定对麻风的易感性或抵抗力的遗传标记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能早期鉴别易患麻风的个体,有助于评价预防麻风的计划,对诊断、治疗和预后也有贡献.鉴定基因也许能提供研究这些基因产物和......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德馨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5
作者报告1例64岁,女性患者.于1983年4月中旬开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恶性淋巴瘤,不发热.4月26日突然在四肢末端及乳头部发生水疱,出现发热和疲劳感.继而水疱扩展到全身散发,以四肢末端、乳房、两腋窝等处为重.水疱为豆粒大到手掌大,疱壁紧张,......
[期刊论文] 作者:张德屏摘译,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5
在人类所有的细菌性疾病中,大概麻风是最令人困惑的。它在临床上和组织病理学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类型,对于有效的化学治疗则产生不同速度的反应,而且正规治疗的病人可以发生持续的不适感和炎症发作期(即所谓“麻风反应”),在此阶段还可以出现神经进一步的明显损......
[期刊论文] 作者:叶顺章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5
通常认为胸腺的功能与免疫力的发展(如血清抗体的形成、细胞免疫、迟发超敏反应和异体移植排斥)是密切相关的。本试验目的在于从新生期胸腺摘除小鼠的网状内皮系统的主要脏器即肝、脾、肺、肾中连续收获的麻风杆菌来测定此种感染的范围,并测定由鼠足垫反映出来......
[期刊论文] 作者:强能贤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5
作者对17例瘤型麻风病人(包括LL、IL、BL)的周围血中T:B淋巴细胞的比率作了研究。在研究前病人至少3个月未接受过皮质类固醇或呔咪哌啶酮治疗。皮内试验所用的抗原有:精制的Dharmendra麻风菌素;吐温80稳定的中等浓度的结核菌素的纯蛋白衍化物(PPD);念珠菌素;及......
[期刊论文] 作者:柳朋生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7
作者用氯头孢菌素(Cefaclor)治疗6例显性梅毒,对临床症状和血清反应进行追查,并将其结果与苄星青霉素治疗的5例显性梅毒作了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和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5
作者首先回顾了以往在石腊切片染抗酸杆菌方法的各种改进,并提出了一种进一步改良的方法,其操作方法与结果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和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5
[期刊论文] 作者:季拜华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在麻风杆菌的鉴定中,有8种有讨论余地的方法和一种假定的生长特点.这些方法都是在直接取自人组织的麻风杆菌的研究中发展的,而很少考虑这些方法在鉴定体外培养菌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本文摘要旨在帮助正确地说明这些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作者应用小鼠足垫模型研究了阿的平、氯喹和伯氨喳对麻风分枝杆菌繁殖的影响.三种抗疟药物分别混和于饲料中,每只小鼠每日口服饲料5克.药物剂量;阿的平为每公斤体重10毫克和100毫克,氯喹和伯氨喹每公斤体重分别为15毫克和0.25毫克.小鼠治疗到对照组动物出现菌繁......
[期刊论文] 作者:叶顺章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虽然在人麻风中首先累及皮肤和神经,但麻风杆菌几乎可在人体的每一系统尤其是网状内皮系统被检出.由于内脏比皮肤有较高的温度,它对评定麻风杆菌的生活力和组织损害程度比皮肤具更大的重要性.......
[期刊论文] 作者:郑逖生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6
69例患者行此手术。患者年龄15~62岁(平均33岁),12例为女性。结核样型8例,瘤型及界线类各30例,未定类1例。溃疡平均病期:慢性复杂性溃疡30个月,慢性单纯性者20个月,复发性溃疡8个月。手术适应症;①慢性顽固溃疡合并神经炎者(58例)②慢性顽固性胫后神经炎(13例)。......
相关搜索: